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通讯员 占康
从太空返回80天后,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1月19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
见面会上,航天员大队大队长陈冬介绍了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后的恢复情况:截至目前,乘组已完成隔离恢复阶段、疗养恢复阶段两个阶段工作,身心状态良好,体重稳定在飞行前水平,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我国首次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组成的乘组。对于为何要这样分工,指令长景海鹏说:“就是要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当然了我们有分工,我们乘组是密切配合、精心操作,确保安全。”
朱杨柱是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工程师。这次任务让他体会到:“很多在地面看似很简单很容易的事,到了天上都变得不再那么容易。这就需要我们乘组在轨能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回忆起第一次出舱,他说,当时一心想的是如何与其他航天员好好配合完成任务,所以心情反而平静坦然。
桂海潮是中国空间站首位执行任务的载荷专家。在太空中,他既感受着失重带来的乐趣,又享受着在失重环境中开展科学探索的乐趣。“能够有机会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参与大量前沿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科研项目,为拓展科学认知、推动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特别自豪。”桂海潮说。
“追梦没有休止符,奋进永远在路上。我将保持归零的心态,时刻准备着为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再立新功。”已经4次进入太空的景海鹏说。
神舟十六号乘组又被称为“博士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期间,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4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空间站任务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