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资讯 > 法治热点

89名农户水稻绝收 最高法:销售伪劣种子,该重判的坚决予以重判

  光明网讯 (记者 孙满桃)种子制假售假犯罪,危害国家种源安全,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损失,应予严厉打击。  3月31日,最高人...

  光明网讯 (记者 孙满桃)种子制假售假犯罪,危害国家种源安全,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损失,应予严厉打击。

  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件“农资打假”典型案例,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案例一和案例二为2件销售伪劣种子案。

  值得关注的是,案例二为李某柱等销售伪劣种子案。案情显示,李某柱等销售未经品种审定、纯度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水稻种子,89名农户种植后造成大幅减产或者部分绝收,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人民法院对上述被告人依法定罪处罚,该重判的坚决予以重判,有力震慑犯罪分子,净化种业市场,从源头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间,李某柱明知父亲李某忠(另案处理)等人自行繁育的“竹稻一号”水稻种子尚未通过国家审定,将无任何标识的“竹稻一号”水稻种子共计250余千克销售给被告人吕某,销售金额达1.7万余元。

  吕某在明知上述种子尚在试种阶段,未取得检验证号及合格证的情况下,向四川天全县仁义镇89名农户销售约100余千克,销售金额达1.9万余元。

  上述89名农户种植“竹稻一号”水稻种子后,出现大幅减产和部分绝收。经评估,损失共计15万余元。经检验,李某柱、吕某销售的“竹稻一号”水稻种子的纯度为62%,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水稻种子纯度不低于96%的标准,认定为劣种子。

  法院另查明,2022年10月,李某柱还向被害人汪某谎称自己可以在海南省承包土地种植水稻原种,吸引汪某投资,汪某邀约被害人李某建等人联合投资,向李某柱转款共计37万元。李某柱将该钱款用于个人开支,并以各种理由拒绝带汪某等人前往海南实地查看投资情况。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柱、吕某销售纯度不合格的水稻种子,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其行为均已构成销售伪劣种子罪。李某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合伙投资为名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又构成诈骗罪。李某柱具有自首情节,吕某具有坦白情节,二人均认罪认罚,且主动退赔农户损失,依法均予从轻处罚。

  据此,法院对李某柱以销售伪劣种子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对吕某以销售伪劣种子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二千元。

  最高法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涉案水稻种子未经审定便先行推广上市,种子纯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农户种植后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不仅侵害了农民利益,也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应当依法从严惩处。

[ 责编:刁慈 ]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