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条停车信息从何而来_湾区律师网

2万条停车信息从何而来

2023-05-29 15:27:59  浏览:907  来源:法治网
“真是防不胜防,没想到停车信息竟成了不法分子的作案目标。”近日,网友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的“谢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真是防不胜防,没想到停车信息竟成了不法分子的作案目标。”近日,网友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的“谢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下方留言。

前不久,该院受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他人车辆上安装GPS定位设备并以此谋利。卷宗中,犯罪嫌疑人手机中的一条信息引起办案检察官的注意。信息不仅显示了某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名称、地点,还显示出车辆进入停车场的具体时间。“信息是上家发送的,我只要到停车场在指定车辆上安装好GPS设备,就能拿到报酬。”犯罪嫌疑人供述。

“如此详细的信息从哪里来?”检察官通过裁判文书网、中国检察网以及公安机关办案系统检索各地办理的类似案件,发现各地查获的均是安装GPS设备人员,并未涉及提供车辆停放信息的“上家”。对此,检察官会同公安机关研判后决定顺藤摸瓜,彻底查明这一黑色“产业链”。

很快,上家吴某归案。但在抓捕时,吴某故意破坏手机,拒不供述犯罪事实。检察官引导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及时恢复手机数据,对提取到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一个以停车数据信息为目标的交易链呈现出来。

没多久,“找车”产业链上游的邹某、谢某、马某等人陆续被抓获归案。经查,邹某负责开发相关脚本程序,谢某、马某等人分别负责接受客户委托,购买脚本程序查询车辆停放信息,雇用人员线下安装GPS设备。办案检察官发现,仅仅是贴GPS设备这个末端环节,就涉及多个层级,有时候甚至要层层转包。不同层级人员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车辆停放信息的获取及交易流转。此后,其他有关的“找车”犯罪团伙人员也陆续归案。

审查起诉时,检察官发现,涉案人员从事该行业时间长短不一,服务的“客户”数量不同,难以逐一核查,如何全面查清其犯罪事实并进行准确评价?检察官决定从先前提取固定的电子数据入手,运用大数据手段从非法获取信息与非法出售获利两个维度厘清犯罪事实。一方面,通过分析涉案脚本程序的运行机理,对从各停车管理平台获取的数据进行提取、筛选、去重、汇总,确定非法获取数据信息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各涉案人员使用的通信软件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涉案人员具体的售卖数据对象,进而确定涉案人员向不同人员出售数据的犯罪事实、合作期间、交易金额等。

近日,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邹某、谢某、马某等11名被告人1年至4年10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各并处相应罚金。其他有关案件正在审理中。(王宇 李海波)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