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傍名牌为目的的恶意申请和为转让牟利而大量囤积商标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知名品牌或人物纷纷“中招”。11月1日,修改后的商标法正式施行,明确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由3倍以下提高到5倍以下,将法定赔偿额上限从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此次修改还增加了“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的规定,首先在审查阶段予以适用,实现打击恶意注册的关口前移,并将其作为提出异议和请求宣告无效的事由,直接适用于异议程序和无效宣告程序中。
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恶意攀附他人商标声誉、抢注知名度较高商标、侵犯他人在先权利、占有公共资源、反复抢注等商标恶意抢注的行为,成为相关企业品牌经营道路上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隐形门槛。对于大量注册商标而自己根本不使用,甚至在囤积商标里面也夹杂着很多“傍名牌”的注册商标行为,目前一般会以违反商标法有关规定予以无效宣告,但还是受到一些限制,有些情况不能在申请、异议环节直接处理。针对囤积商标行为,法律中有原则性规定,但是直接的、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条款不多。
商标恶意抢注的前提是他人有在先的权利存在,商标注册人对此明知且心怀恶意,抢先申请注册。通常情况下,商标恶意抢注包括如下3种行为:一是将他人已经投入使用但并未注册的商标抢先注册,并使用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及服务上,以利用他人在该商品或服务中已经建立的消费者信任;二是将他人的驰名商标或知名商标申请注册在与原商标不同的商品及服务上,以引导消费者将其商品与驰名或知名商标所代表的信誉联系起来;三是将知名企业的名称、名人的姓名或知名艺术形象抢先注册为商标,从而诱使消费者将其商品与这些著名企业、名人或知名艺术形象联系起来。
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抢注行为,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目前,国内商标市场恶意抢注行为时有发生,职业抢注人甚至已将抢注名人商标、知名网站商标等做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一些职业抢注人成立多家公司,以不同名义抢注国内外已经为相关公众知晓的商标并进行兜售。商标恶意抢注首当其冲损害了被抢注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企业品牌发展的一大因素。
笔者建议,为应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权利人要建立商标“防火墙”,不但要防止商标被恶意抢注,而且在遇到商标恶意抢注时更需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应对。首先,商标注册手续要尽早完成,在计划进行品牌推广时就应该着手注册,避免以后遭“小人之手”,这也是最经济的商标权益保护方法。同时,保留商标使用和品牌推广证据,以备不时之需。此外,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商标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在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时申请驰名商标保护,扩大商标专用权保护范围,积极监视市场,在发现商标抢注行为时尽快提出异议,避免自身合法权益遭受损害。
笔者认为,我国必须依法大力遏制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要切实增强商标保护意识,制定完善系统的商标品牌保护方案,从产品、服务、外观设计到企业网站、域名、产品图片、广告语等在内的诸多知识产权都要申请保护,全面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同时,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商标战略保护体系,特别是在机械制造、IT、电子产品等行业,针对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较大的产品,要建立优先保护的制度,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保驾护航。(吴学安)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2019新《商标法》修改内容解读以及我国《商标法》的历次修订梳理 - 深圳商标律师 商标侵权诉讼 商标纠纷案件
2019新《商标法》修改内容解读以及我国《商标法》的历次修订梳理 2013年8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的决定》在第十...摹仿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使用被法院叫停 “TCL”不许“TGt”搭便车
原标题:当“TCL”遇见“TGt”,一场纠葛就此发生…… “The Creative Life(创意感动生活)”,品牌名称取自这3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