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于7月至12月,以“服务攻坚促就业 筑梦青春赢未来”为主题,以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为服务对象,集中开展服务攻坚。
通知提出,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重要位置,以实名服务为支撑,强化政策落实、权益维护、困难帮扶,为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针对性服务。
通知明确九项措施:
提早衔接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开放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线上线下求助渠道,允许未就业毕业生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
扫描二维码即可打开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
集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公开行动,6月底前,地市及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出公开信或服务公告,集中推介求助途径、招聘渠道、机构目录、政策服务清单。
健全完善实名帮扶机制,摸清就业失业状态、学历专业、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信息,针对有就业意愿、有创业意向、暂无就业意愿等不同情况,分类提供就业服务。
高频举办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用好线上招聘平台,尽可能组织线下招聘活动,未就业毕业生较为集中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大力推进政策快办助力就业行动,扩大毕业生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范围,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实施直补快办、无感智办,提升政策获得感、满意度。
协调推动公共部门岗位加快落地,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加快“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抓紧部署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指导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落实部分教师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政策。
组织实施困难毕业生就业结对帮扶,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较长时间未就业等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及时提供专业化职业指导服务。
持续强化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坚决查处黑职介、假招聘、售卖简历和证书以及其他侵害求职者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宣传,规范企业招聘行为,对无故解约、就业歧视等行为及时纠正。
组织开展“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典型宣传活动,挖掘一批服务重大战略、投身生产一线、主动创业创新、扎根城乡基层的高校毕业生典型,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成才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多渠道就业创业、建功立业。
…………………………………………………………
千方百计促就业
近期多地搭平台、配导师、给政策
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近日
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与网上签约平台开通
优化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服务流程
方便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网上签约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偷拍神器”伪装成日常用品在网上卖 专家建议强制要求摄像头芯片植入唯一编码
漫画/李晓军 调查动机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软件上,搜索“针孔摄像头”“隐藏摄像头”等词条,会被直接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