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7月17日电 题:天津“信访小超市”一站式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新华社记者李鲲、宋瑞
当事人从带着烦恼忧心忡忡而来,到最终获得解决方案、满意而归……在天津市宁河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内,宁河区信访办信访处理科科长赵启迪时常会透过小小的服务窗口看到这些情景。
“老百姓将烦恼‘打包’带来,选择相应‘服务’后,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送上解决方案并着手解决,因此这里也被许多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信访小超市’。”拥有多年信访工作经验的赵启迪自称“超市导购员”,根据来访群众的不同需求,耐心帮助其登记,进行全程导访。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2020年3月,天津市宁河区创新信访工作模式,将原本单一的信访接待窗口打造为多部门联动接待的开放窗口,将群众矛盾一站式接收,创立了天津首家“信访小超市”。如今,在宽敞整洁的大厅内,20多个开放式接访窗口有10个部门集中常驻、58个部门和街镇随驻。
2022年7月12日,天津市宁河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工作人员为来访群众进行导访。(受访者供图)
7月初的一天,家住宁河区芦台街道光明路乾元楼的丁先生焦急不已地来到“信访小超市”。“我家房子在老楼片区,一到雨季,家门口的排水井盖就会返水,严重影响居民出行,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丁先生诉说着心中烦恼。
赵启迪引导丁先生“按牌索骥”来到其所在街道和宁河区水务局的接访窗口。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联合接待研判,耐心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将丁先生反映的事项及时反馈至负责科室。
很快,街道工作人员与负责疏通下水道的工作人员一起到现场勘查,对下水道进行清掏和疏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排水井堵塞和返水问题得以解决。
“群众事无小事。”天津市宁河区信访办主任王树涛说,宁河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集合了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信访调处等多项功能,实现了“全科受理、集成联办、进一扇门、一站化解”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成为群众化解矛盾的“总枢纽”。
入驻“信访小超市”接访窗口两年的宁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张国明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一些来访群众诉求无法由一个部门解决,需要辗转各部门奔波问询,一来二去,难免让群众认为各部门‘踢皮球’,有相互推诿的嫌疑。”
现在,张国明旁就坐着宁河区人社局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处理信访案件更加得心应手。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已经在天津市16个区内全部建立,很多街坊邻里纠纷、陈年信访积案等得以化解。仅今年上半年,天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已累计服务群众超过3.2万人次,办结信访事项近2.5万件,办结率达96.7%。
2022年7月12日,天津市宁河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来访群众化解难题。(受访者供图)
“信访问题解决了,但群众工作不能停,和群众的感情更不能断。”天津市西青区信访办主任梅志勇说,天津还将“信访小超市”功能延伸,变坐等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
在西青区杨柳青镇,镇党委副书记赵勇与陈大爷成了“忘年交”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2006年,陈大爷曾因房屋拆迁没能达成安置协议开始上访。赵勇和相关部门人员多次入户,耐心解释政策,沟通解决方案,2021年底,陈大爷终于理解了相关政策,消解了怨气,打开了心结。但是,赵勇隔三岔五上门嘘寒问暖没有停止,陈大爷也把赵勇当作了朋友,大事小情都愿意跟他唠叨。
天津市信访办公室接访一处处长范长锋说:“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信访小超市’这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也主动上门入户,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法治之光照亮振兴之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