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高敬)记者从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日前举办的环境茶座上获悉,《“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发布实施,以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噪声污染问题。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杨龙在此次活动中介绍了这一情况。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声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群众噪声投诉举报量持续居高。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45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45.0%,居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二位。
杨龙表示,推动解决群众的噪声困扰,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今年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毛玉如介绍,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基本掌握重点噪声源污染状况,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有效落实治污责任,稳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续改善声环境质量。
与会专家介绍,我国在噪声污染防治的相关科技支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新建建筑隔声性能正在逐步提升,铁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噪声污染防治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源头防控是噪声污染防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西北大学教授王社坤指出,防治噪声污染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噪声污染防治氛围。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