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 本报通讯员 徐 瑶
深夜,一辆大货车驶进缉查站。
“师傅,车上拉的什么?”
“是炒货。”
“什么炒货?”
“麻子。”
20米长的车身,密封得十分严密,运的是什么麻子?面对疑问,她爬上4米多高的货车,分别选取3个点位进行抽检。眼看、手掂、鼻闻后冷静地作出判断:“是大麻种子!”经过实际称重,大麻种子总重31吨。第二天,山东缉毒女警查获31吨大麻种子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是2021年4月18日,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滨城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王晓静被抽调到云南边境执行缉毒任务时的一幕。毒品藏得再深,都躲不过她眼看、手掂、鼻闻的专业检测。凭借抽调期间的优异表现,王晓静被国家禁毒委表彰为全国“查缉先锋”先进个人。
用专业赢得战果,用行动展现作风。2015年1月滨城公安禁毒大队成立,29岁的王晓静成为首批专职禁毒警察。7年间,王晓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禁毒是一项专业性强的警务工作,毒品种类不断增加,制毒工艺变化多端,涉毒犯罪方式日益隐蔽,对民警要求也越来越高,我时刻有种本领恐慌。”王晓静说。她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经验,编制的《毒品案件执法办案操作实务指南》,为基层民警提供了业务指导,制作的《“铁证据”拿下“零口供”》PPT课件作为十大精品案例在全省巡讲。
不仅专业,更要敬业、精业。滨州市滨城区有165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321家重点企业、3030家涉医药化工企业。化工企业多,涉及生产、销售、使用、运输等业务,给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控带来很大难度。“企业可能是制毒人员接触的第一层面。如果企业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不重视,就很可能为制毒犯罪提供便利。”王晓静说。
为掌握各企业情况,王晓静爬高架、钻车间、进厂区。夏天,有些检查经常要防护服防毒面具全副武装,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浸湿。而在有的公司存放化学试剂的冷库,检查时又要穿上很厚的大衣才能御寒。凭着认真工作的韧劲,王晓静将辖区所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重点企业、涉医药化工企业用什么化学品、有什么设备、有哪些流弊隐患需重点关注等掌握得清清楚楚,年均9000多张易制毒化学品审批证件“零投诉、零出错”。
借助信息化手段,王晓静探索出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和最终游用户审批制。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是根据企业自身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漏管失管情况和风险程度,将企业从高到低,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级,等级越高,检查密度越低,易制毒化学品审批越容易。最终游用户审批制是将每一批易制毒化学品的流向全面掌握,直到最终产品,全链条掌握化学品的使用情况,实现对每一笔审批可追踪可溯源,防止其流入非法途径。王晓静还与企业加强联系沟通,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激发企业自我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6年来,滨城未发生一起易制毒物品流弊案事件。
“与原先的公安机关以打为主相比,禁毒近年来不断向社会化工作转变,尤其是提高青少年、大学生的知毒防毒拒毒意识成为禁毒工作的重点之一。”王晓静这样认为。2020年以来,她共开展禁毒知识讲座100余场,进校园巡展120余次,组织参观禁毒体验馆、禁毒志愿者等活动40余次。一次,她走进高校开展禁毒巡讲,连续7天为高校带去16场专题讲座,赢得广大师生好评。深受震撼的高校老师,联系王晓静要课件、视频,把禁毒课开成新生开学第一课。
王晓静的丈夫也是一名公安民警,因业务优秀被抽调到外地工作两年,她只能带着4岁的儿子到办公室。有时候一天讲3场,她累得失声,但依然晚上输液白天讲课。
坚守禁毒第一线,王晓静用一腔热血践行缉毒警察的铮铮誓言。“愿世上不再有毒品,这个世界不再需要我们。”王晓静说出自己最真诚的愿望,“为了这个愿望,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全部守好每一道防线。”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