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一站式化解纠纷惠及更多群众
2022年诉前调解1300万件 每分钟75件在线化解
光明日报北京2月16日电(记者靳昊)碰上难解的矛盾纠纷,很多人希望到法院讨个“说法”,可打官司往往耗时费力。自2019年起,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可及。
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一站式建设有关情况。据介绍,2022年,人民法院诉前调解纠纷1307.2万件,平均时长13.5天,每分钟有75件纠纷在线成功化解,大大减轻了群众和企业的时间成本。
最高法立案庭庭长钱晓晨介绍,近年来,起诉到人民法院的矛盾纠纷年均增幅达10%以上。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通过源头减量、诉前调解,以诉讼方式解决的民事行政纠纷占法院纠纷总量比例从2019年的90%下降到2022年的64%。
最高人民法院会同12家中央行政机关、全国性行业协会建立“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实现“一平台调解、全流程在线、菜单式服务、一体化解纷”。各地法院在金融、家事、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成效明显。截至2022年年底,对接人民法院的调解组织、调解员达9.6万家、37.2万名,在线调解纠纷量累计3832万件。其中,2022年诉前调解成功895万件,平均每个工作日有5.4万件纠纷在线调解,每分钟就有75件成功化解在诉前。
各级法院以调解平台为支撑,以人民法庭为“前哨堡垒”,广泛建设乡村调解室、社区微法庭等基层解纷站点,开展风险预警、矛盾排查、民意沟通、就地化解、视频调解、立案审判等。2022年,9677家人民法庭入驻调解平台,在线对接派出所、司法所、街道办、村委会等基层治理单位,就地预防化解纠纷33.21万件,“家门口”解纷服务新模式有力促进基层善治。
各级法院全面推进一窗集成、一站通办、一号响应、一次办好工作,努力实现当事人“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办全部事”。2022年,全国法院12368热线接听群众来电1465.3万件,日均帮助解决诉求5.9万个。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7日 03版)
[ 责编:陈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从检为公不渝 初心为民永挚
下一篇:法治化解决物业行业顽疾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多部门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 精准介入压实“甩手”家长监护责任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2年11月10日,17岁的小强(化名)在学校计算机教室内盗走他人价值5800余元的手机一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