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2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关联自然灾害渲染恐慌、歪曲解读医保社保等公共政策、编造公益慈善和招聘就业信息等方面,扰乱社会秩序,潜藏安全风险。
关联地震疫情,渲染焦虑情绪。2月初,土耳其强震牵动人心,造谣者利用人们对生命安全的担忧,编造“土耳其地震或致中国发生强震”等谣言,并将自然界一些现象与其关联,鼓吹“南京高速飞鸟聚集”“成都街头飞鸟撞树”等现象均是“地震前兆”,以制造恐慌气氛、加剧公众不安全感。“新冠痊愈标准是‘能憋气40秒’”等谣言则以并无科学依据的“伪科普”,放大公众对“新冠后遗症”的焦虑心理。更有甚者,一些人以“求辟谣”“求证”等方式故意扩散涉地震和疫情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网民跟风转发,扰乱视听、蒙蔽公众。
歪解公共政策,误导公众认知。一些谣言从公开发布的政策信息中摘取碎片,或移花接木,或断章取义,或歪曲解读,传递错误信息。近期,国家发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后,有人将“失信修复”曲解为“征信修复”,混淆“失信”与“征信”概念,一字之差不仅达不到所谓“修复”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安全隐患,存在法律风险。此外,“今年4月1日起实施新交规”“杭州3月1号取消限行”“‘云南文旅局’通知游客延期前往云南”等不实信息流传,意图误导群众,造成不良影响。
编造虚假事件,侵蚀社会信任。一些造谣者自导自演,或以“假慈善”“假公益”吸引关注,或以摆拍卖惨博取同情,突破道德底线、造成恶劣影响。“慈善主播在四川凉山给老人发数千元现金”是表演炒作,“四川女子因30万彩礼相亲隔天就结婚”纯属杜撰,“安徽女子被前夫家暴事件”也是摆拍的闹剧。这样的“表演”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消费人们的善心,侵蚀社会的信任感。此外,“日薪两千招聘‘凶宅试睡员’”“浙江杭州法华寺月薪8万元招和尚”等谣言,则是不折不扣的骗局,误导求职者的同时,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要擦亮眼睛、理性判断,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家园。
[ 责编:王宏泽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规制MCN机构签约未成年人乱象 专家支招 直播平台强制“人脸识别+监护人认证”
如何规制MCN机构签约未成年人乱象 专家支招 直播平台强制“人脸识别+监护人认证” 近期,MCN机构违规签约未成年人,利用严苛合...新华视点丨有商家顶风售卖“3C贴纸”,警惕不合格充电宝披上“马甲”以次充好
新华社南宁7月31日电 题:有商家顶风售卖“3C贴纸”,警惕不合格充电宝披上“马甲”以次充好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楚然、邹雨...在进出境环节主动查验或依申请扣留侵权嫌疑货物—— 从真假Labubu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海口海关所属三亚海关关员在三亚国际免税城抽查海南离岛免税商品专属溯源码。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本报记者 王俊岭 今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