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题: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辛识平
“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一番话,道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引发各界广泛共鸣。
信心,源自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全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2%,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却逆势增长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的预期;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投资……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
信心,源自对中国机遇的热切期盼。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这正是中国的巨大优势所在——14亿多人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稳居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未来5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潜力巨大,非常重要”“机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一个不能失去的市场”……中国市场的广阔空间,吸引着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
信心,源自新时代中国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务实行动。今年以来,中国发布稳外资24条政策措施,在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一系列扎实举措为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不断开辟新空间。开放带来进步,合作创造未来。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会变,一视同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不会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拥抱世界的进程,也是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近期成功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128个国家的3400多家企业参展,按年计意向成交创新高,金额达到784.1亿美元。上个月,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了458项成果,中外企业达成972亿美元的商业合作协议。“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习近平主席的热情邀约令人振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下一个“中国”必将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以自身发展更好造福世界。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