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特
据媒体近日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并从七个方面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的管理力度和细化举措,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再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违规处置和曝光力度等措施。
近几年,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的网络微短剧,凭借其节奏快、时长短等特点,愈发受到观众喜爱,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不过,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健康内容和失范现象。如有的剧情虚假浮夸、题材低俗猎奇,内容与现实完全脱节;有的利用技术手段逃避监管,展示色情暴力、拜金炫富等不良内容。这些内容和行为不仅与主流价值观明显相悖,有些甚至触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而且容易对大众,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产生误导,必须及时予以纠偏。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样态,网络微短剧顺应了网民的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契合了观众的趣味性追求,但网络微短剧绝不能只顾流量利润,不顾法律和社会责任;只顾感官刺激,不顾基本价值判断,粗制滥造甚至变成“毒鸡汤”。为规范传播秩序、提升网络微短剧内容质量,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了相关治理工作,并对利用技术手段逃避监管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进行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规范网络微短剧发展,既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靶向治理,也要形成常态化管理。有关部门将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加大违规处置和曝光力度等,这些举措不仅能及时整治负面内容、制约不良公司,对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而且也将为行业划清监管红线,促进网络微短剧创作健康化、规范化发展。
网络微短剧应当是优质的文化产品、百姓的精神营养品,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向上向善。期待有关部门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治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精准性,持续加强规范与监管;也希望相关行业企业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共同抵制违规行为,确保网络微短剧朝着“微而精、短而美”的方向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 责编:余晓妍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换脸变声”诈骗、设备偷窥偷听——如何提升防范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利用“AI换脸”伪造身份、智能设备“偷听”、摄像头被操控……AI生成视频、智能管家、刷脸支付等新技术让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