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 本报通讯员 何悦东
在有着鸢都之称的山东省潍坊市,如果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比作“风筝”,那么潍坊市则是以平安为“大地”、以法治为“天空”,助力“风筝”起飞。
“近年来,潍坊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依法履职、主动作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努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厚植平安稳定‘沃土’,以更高水平法治为更好潍坊建设保驾护航。”近日,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平安
2022年8月,潍坊市一家上市公司研发10年、投入近4.5亿元的项目核心技术被泄露。如果技术被竞争对手掌握或被倒卖流出,损失不可估量。
潍坊公安机关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组织经侦民警及时确认该核心技术为商业秘密,多次往返济南鉴定机构进行材料提报确认。同时,对该企业跳槽的4名技术人员展开调查,迅速掌握他们非法获取商业机密的线索。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关键证据全部扣押带回。“公安机关迅速切断了公司核心技术被再次外传和扩散的风险,真的非常感谢。”企业负责人说。
潍坊市将打击锋芒对准涉企违法犯罪领域主动出击,组织开展“护航鸢企”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串通投标、商业贿赂等直接侵害企业利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经济犯罪。实施执行攻坚工程,常态化开展“凌晨亮剑”“春风行动”等集中执行行动,对涉金融、中小微企业债权等重点案件精准攻坚。
为了筑牢平安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潍坊市提早发现、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司法行政、信访、公安、法院、检察院等资源力量,以县、镇为重点,依托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搭建起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维护稳定的实战化平台。今年以来,全市共化解矛盾纠纷9.48万起,调解成功率达97.6%。
“平安是老百姓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营商环境最厚重的基石,我们深化平安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平安。”潍坊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磊说。据了解,2021年以来,潍坊市先后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两个“国字号”殊荣。
法治为帆护航经济发展
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营商环境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潍坊市先后召开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市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多次部署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并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台账,定期调度,高规格推进落实。
围绕法治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强化“政策供给”,潍坊市委政法委及市政法各单位分别制定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机制,在依法经营指导、纠纷防范化解、企业风险防控等领域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同时,加大涉企政策合法性审核力度,对涉及新经济新产业、“双招双引”等决策事项,提前介入、集中会审、快审快结,确保了涉及数字经济、元宇宙、商贸流通等决策依法依规出台实施,助力新园区、新项目及时落地投产。审核清理“政策库”,梳理规范性文件146件、政策性文件343件,及时废止、修改了一批文件,全面释放政策文件法治活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生态。
近日,潍坊市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雇佣人员在厂区挖掘危险废物,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全面准确把握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精神,推动公司进行企业合规整改。检察机关坚持上下一体、联动办案,充分利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作出对企业负责人不起诉决定,并建议生态环境部门结合企业合规整改情况从宽处罚。检察机关还重视做好合规“后半篇文章”,与第三方组织一起协助企业识别可能导致刑事责任的风险点。
做好服务企业暖心事
为了加强对企业的法治服务,潍坊市在为2.2万家企业选派1.2万名服务企业专员的基础上,又为全市中小微企业配备了法律顾问,依托“律师来了”在线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帮助企业分析法律需求和法律风险。目前,全市2645名执业律师已走访企业两万余家,制作体检报告1.7万余份,排查化解纠纷3500余件。
日常工作中,各政法机关立足本职,为企业做好法律服务。潍坊市人民法院不断提升线上法律服务水平,今年以来网上立案15.3万余件,互联网开庭6.3万次。潍坊市检察机关与有关单位签订协作配合机制122项,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法治保障,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潍坊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护企惠民工程”,出台优化完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8条措施、保障企业家干事创业10条措施。潍坊市司法局调整发布“首次不罚”“首次轻罚”事项430项、“不予强制”事项33项,今年以来全市减罚免罚金额6400余万元,受益主体3.7万余个,让行政执法环境有力度又有温度。
潍坊市还深入实施“法润鸢都”品牌提升行动,推出“菜晓法”“自然小卫”以及法治风筝、法治年画等独具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法治卡通形象、普法吉祥物和文化作品,大力宣传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增添了“法润鸢都”法治文化品牌的内涵和活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企业自觉合规守法经营,提升依法抵御风险、维护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为护航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政法保障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研学途中孩子丢了领队都没察觉 记者调查研学市场火爆背后的监管盲区与安全陷阱
漫画/李晓军 持续多日的搜救之后,最坏的消息还是传来了:一名8岁的孤独症男孩在云南大理参加夏令营期间失联,被找到时已不幸遇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