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公安部12月26日公布4起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分别是:吉林磐石“十四五数字经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福建漳州“盛世中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河北保定“中国智造2025”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河南周口“中华国际慈善基金会”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
2023年10月,吉林省吉林市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个从事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涉案金额267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董某某伙同长期参与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的刘某某等人密谋,编造“十四五数字经济+养老”虚假投资项目,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实施诈骗。董某某负责印刷虚假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养老项目合作书》,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以29.9元价格销售,刘某某负责建立微信群组发展下线,管理参与人员,并转发网店网址兜售该项目合作书,鼓吹只要购买一份即可获得国家发放的110万元补助。截至案发,被骗参与人员11万余名。
2023年4月,福建省漳州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78名,涉案金额2亿元。经查,2017年9月以来,以邢某某为首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捏造所谓“国家予以大力支持”的“圆梦链激活”“汇鑫三农”“圆梦中华”“数字货币”“盛世中华”等虚假项目,招揽郭某某、颜某某等人为代理人,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层层发展会员,引入传销手段宣传“洗脑”,声称发展会员每单抽成20%、只要参与项目就能获得巨额回报,蛊惑群众投资。截至案发,被骗参与人员1万余名,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
2023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公安机关打掉一个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团伙,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7名,涉案金额1.3亿元。经查,张某某、刘某某等人组成的犯罪团伙,虚构“中国智造2025”等“国家级”项目,以该项目上市可获得数倍分红为诱饵,通过网络聊天群组发展下线,利用网络会议授课进行“洗脑”,承诺发展一个下级会员返利25%,从而诱骗群众投资。截至案发,被骗参与人员10万余名,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
2023年6月,河南省周口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涉案金额500余万元。经查,以冯某为首的诈骗团伙虚构“中华国际慈善基金会”,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建立群组发展会员,宣称该“基金会”已筹集资金300亿元,每人缴纳120元即可成为会员,项目落地后领取30万至50万元的扶贫款。截至案发,被骗参与人员3.6万余名,涉及全国25个省区市。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净网—2025 | 发布传播虚假“警情通报”,网警出击依法查处
“警情通报”是公安机关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载体,“蓝底白字”代表着官方信息的公信力。发布虚假“警情通报”,炮制恶性网络谣言,捏造...“医生只负责出镜,剩下的交给运营团队” 记者调查MCN机构流水线打造“网红医生”现象
漫画/李海英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宋昕怡 “再厉害的胃病,都不用过度治疗,记好这个药”“治胃病先健脾,牢记一个小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