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组织动员编辑记者深入基层采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精彩故事、感人细节和生动场景,客观平实反映群众关心的话题、身边发生的故事,充分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书写基层政法干警坚守岗位、护一方平安的奉献精神,再现广大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营造团结奋进、温暖和谐的浓厚氛围,敬请关注。
□ 新春走基层
□ 本报记者 黄辉
1月19日,农历腊月初九。
江西南昌下起了2024年的第一场雨,给英雄城的冬天平添了一丝寒意。
然而,走进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筷子巷派出所,《法治日报》记者却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筷子巷派出所是“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邱娥国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探索出了“一图二诀三本四勤五心”和“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的“邱娥国工作法”。
如今,经过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们都是邱娥国”已成为筷子巷派出所全体民辅警的座右铭,也是该所一直以来的精神传承。
上午9点刚过,记者走进派出所一楼大厅,见一名来自九江的男子正在户籍窗口申请办理投靠亲友落户手续。“党员示范岗”民警姜梦颖一边热情接待、一边查验材料,“您符合南昌市‘零门槛’落户条件,3个工作日内即可办妥,到时如不能过来取新户口本,我们给您寄过去。”民警的一番话让男子如沐春风。
筷子巷派出所所长陈欣告诉记者,多年来,该所大力传承和发展“邱娥国工作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当好群众的联络员、服务员、调解员、宣传员、安全员,“人人争当邱娥国”,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如何让“邱娥国工作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是时常萦绕在陈欣脑海中的一个问题。他介绍说,派出所在坚持常态化、全覆盖入户访查的基础上,首推“再聊十分钟”工作法,即组织警力下沉网格,通过面对面唠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
社区民警朱烈涛正是通过“再聊十分钟”工作法,获悉了南浦街道濠上街社区老邱的“急难愁盼”。
老邱的外孙小李,年仅15岁,因父母离异,加上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导致患上了精神疾病,辍学在家,跟着经济拮据的外公一起生活。
送医治疗大半年后,因无力承担高额的住院及治疗费用,老邱只能将外孙接回家。出院后,小李病情恶化,甚至殴打老人。为此,派出所民警将小李送至医院强制医疗,并想方设法帮助老邱申请低保。
“快过年了,老邱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最近他的低保办下来了,我们去走访一下,顺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上午9点半,记者跟随民警冒雨来到老邱家。
见民警登门走访,并听到低保已办妥的消息,老邱眼角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嘴里不停地念叨,“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派出所民警。”
回到所里,已是10点多。记者注意到,派出所有一间荣誉室,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个暖心的故事,凝聚了辖区群众对民警沉甸甸的信任与鼓励。
“进入新时期,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出现并广泛运用。”陈欣说,为此,派出所紧贴现代警务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和新方法,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升级新时代“邱娥国工作法”2.0版本。
该所在南昌公安系统首推“政务微信”,喊出了“添加一个辖区好友、交一个警察朋友”的口号,真正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实现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警务宣传一键触达“接地气”,警务服务实时沟通“零距离”。
前不久,在家上网课的三年级学生小周因好奇点击“免费送游戏皮肤”链接,不小心掉进了骗子的圈套。惊慌失措的小周看到父亲的微信上有一个警官头像,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警官求助。
为防止小周受骗,社区民警邱攀科一边跟小周保持联系,一边联系值班民警上门劝阻。幸好民警上门及时,不然小周父亲卡上的十几万元将瞬间清零。
据了解,截至目前,筷子巷派出所“政务微信”辖区好友数已突破25000人,共接受各类警务咨询8000余人次,其中接受群众求助894人次,电信网络诈骗相关咨询248起。同时,该所对空巢老人、房东、易受骗人群等实行标签化管理,让民警成为服务群众的“网上管家”。
记者手记
对于许多南昌人来说,筷子巷派出所这个名字并不陌生。1997年,一个普通而又响亮的名字“邱娥国”从这里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20多年来,该所大力传承“邱娥国工作法”,喊出了“我们都是邱娥国”的口号,一任又一任的民警接力守护着百姓的平安幸福生活,同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研学途中孩子丢了领队都没察觉 记者调查研学市场火爆背后的监管盲区与安全陷阱
漫画/李晓军 持续多日的搜救之后,最坏的消息还是传来了:一名8岁的孤独症男孩在云南大理参加夏令营期间失联,被找到时已不幸遇难。 ...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