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在省级变更调查数据报部后持续开展督察,严肃督促查处弄虚作假、严重调查不实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耕地保护考核工作。
□ 热点关注
□ 本报记者 张维
在硬化地面覆土;临时移种定点摆拍;将养殖坑塘或灌木林地等违规调查为耕地;养殖水面间插“谷桩”……弄虚作假的方式多种多样,甚至还有地方召开会议有组织地主导弄虚作假,而这一切,都只为冒充耕地。
近日,自然资源部就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同步开展的专项督察中发现的7个弄虚作假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上述问题即出自这一通报。该通报还曝光了9个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存在较大错误情况的问题。
“弄虚作假问题性质恶劣,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问题具有一定典型性,严重影响调查结果真实性,必须坚决杜绝,要采取重点督办、移交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等措施严肃处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指出。
弄虚作假未被发现
硬化地面表面覆土被认定为耕地
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村委会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覆土,两区调查自查竟然均未发现问题。为此,两者都出现在此次通报中。
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中,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在知晓六合庄村一面积0.7亩的图斑,涉及耕地流出为农村道路后,不顾该图斑为东侧民宿进出必经道路、不具备恢复耕种等实际条件,仍简单化、“一刀切”将其纳入耕地流出整改图斑,并承诺于2023年12月25日前完成整改。
在2023年12月21日第一次上报整改但未通过变更调查调整地类的情况下,为赶在整改期限前完成整改并恢复耕地地类,北臧村镇政府指导民宿业主在硬化地面上覆土弄虚作假,于2023年12月25日上午第二次上报整改并通过变更调查恢复耕地地类。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北京市顺义区。该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村委会在知晓本村一面积1.1亩的图斑,涉及违法占用耕地问题并需要按照拆除恢复耕种条件的标准进行整改的情况下,仍采取在硬化地面上覆土的方式,弄虚作假应付变更调查及土地卫片执法。
2023年12月,上述两区调查单位未发现弄虚作假行为,造成硬化地面表面覆土被认定为耕地。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原来,两区规自分局在变更调查工作中,部门协同配合有缺失。大兴区规自分局未统筹耕保、执法等部门参与变更调查耕地流出图斑整改核验工作,未制定明确、规范的整改图斑核验程序,仅由乡镇上报整改、调查单位现场调查为耕地即通过整改。顺义区规自分局执法部门2023年10月31日即发现图斑涉及违法占用耕地,且截至12月15日仍未整改到位,但顺义区变更调查工作方案未将此类问题纳入执法部门应提供数据范围,造成已知违法用地信息未能有效支撑服务变更调查工作。
此外,全面自查把关不严格 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大兴区规自分局对耕地流出整改图斑、顺义区规自分局对市级地类审查已提示耕地存疑的图斑,均未发现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表面覆土图斑被认定为耕地的问题,并纳入2024年1月10日两区“一上”成果。截至2024年1月16日督察实地核查时,大兴区图斑覆土上铺设人工草皮供民宿进出使用,覆土下仍为硬化地面;顺义区图斑现场正在拆除硬化地面,尚未完成硬化地面拆除及清理工作。
在弄虚作假典型方面,除上述北京两区的问题外,还有:山西省大同博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上覆土,天镇县调查自查未发现问题;大同市检查及山西省核查把关不严,未发现问题;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政府和嵩溪村组织以临时移种甘蔗定点摆拍方式虚假举证,造成耕地调查不实;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弄虚作假将209亩养殖坑塘违规调查为耕地……
实地已是公路用地
仍算耕地失职失察导致重大错误
由于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存在较大错误情况的问题,同样需要警示。
2023年11月至12月,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调查作业单位河北恒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违反国土变更调查规定,将已有用地审批备案信息,实地路基已基本形成的在建道路图斑,依然按原地类耕地等进行错误调查,整体放入“推(堆)土区”,共涉及10个图斑,总面积2718亩,其中耕地面积2313亩,导致应变更为公路用地的耕地图斑未变更。肃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未按要求落实有效的调查工作与管理业务全链条协同机制,调查实施中未关联图斑涉及曲港高速公路项目的用地审批等管理信息,联合举证核查工作机制落空,未对照国土变更调查规程要求进行实质性审核,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重大调查失误问题失职失察,出现重大错误。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检查把关失职失守,仅委托监理单位工作人员在国土调查云上进行审核,市级审核流于形式,未发现该问题。
2024年1月,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作业单位燕赵营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按照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有关2022年度单独图层更新要求,将苇子沟街道庆阳村、西地村等地44个公路用地图斑在“推(堆)土区”图层中删除,仍调查为旱地,标注“未耕种”属性,面积2984.25亩,2023年5月获得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实地公路路基已形成,部分路段已硬化。长春市九台区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督察指出问题后,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已督导九台区在数据库中改正问题。
此外,还有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将4328.50亩的未利用地图斑错误调查为耕地,相关旗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6487.79亩园地错误调查为旱地,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丹东市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政府落实对本行政区域内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要求不到位,该区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县级成果涉及耕地流出图斑调查不实……
规避监管虚增耕地
举一反三严肃督促查处弄虚作假
这些问题,都是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开展的专项督察中发现的。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中的耕地数据是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基本依据,为配合做好2023年度考核工作,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开展了上述专项督察,聚焦耕地流入流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责任,严把变更调查质量关。
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县级调查阶段,各督察局抽核图斑167.83万个,实地督察了434个县(市、区),发现问题图斑1.7万个,占抽核图斑总数的1%。同时,督察也发现了一些弄虚作假问题和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存在较大错误的情况。
为切实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严明纪律,督促各地认真履职尽责,实事求是做好耕地地类变更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可靠,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督察发现上述典型问题。
自然资源部指出,以上通报的典型问题,反映出个别变更调查作业单位未严格按照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和工作要求开展调查和核查工作;个别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系统性违反变更规则,弄虚作假规避监管、虚增耕地;个别省级、市级调查管理部门责任不落实、审核把关不严,督促整改不到位。有的地方还存在对发现问题,突击整改,搞简单化、“一刀切”情形。
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问题,及时发现并组织整改,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出现简单化、“一刀切”情形,切实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可靠。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在省级变更调查数据报部后持续开展督察,严肃督促查处弄虚作假、严重调查不实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耕地保护考核工作。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