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作了工作报告。通过报告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司法为民”。点击视频↓↓↓
一方面,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随着电影《第二十条》热映,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再度被热议。最高法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让好人得到保护、让坏人受到惩罚,回应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正义感。
此外,大家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最高法工作报告直接点名了沈德咏、盛光祖、李文喜等多名“老虎”,并再次明确,坚决打破腐败分子“一人逃亡、全家得利”的迷梦。这句话掷地有声,说出的是大家的心声。
另一方面,司法“小切口”,聚焦的是民生“大文章”。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系列民生案件,比如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案、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案等。我们看到,“两高”通过一系列司法政策和公正裁判,为群众身边的这些糟心事、揪心事、堵心事找到了解法,让大家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得到了回应。此外,像网暴治理、家庭暴力治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大家非常关切的民生问题,“两高”也在从司法的角度给出方案。
除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两高”报告还为2024年的工作列出了长长的“待办清单”。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新的一年,要把这些“待办清单”一一落到实处,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见,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法治获得感。
监制丨李浙主编丨谢玉洁视频编辑丨杨振江校对丨高少卓
[ 责编:王宏泽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七部门印发意见助力农业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 本报记者 刘欣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公布 加强对执法监察司法工作监督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以下简称监督工作计划)近日公布。监督工作计划围绕推动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