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郭冀川 张 敏 周尚伃
从去年全国两会开始,“人工智能(AI)”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延续了这一热度。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人工智能,并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对于“人工智能+”行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人工智能+算力基础”“人工智能+法治建设”有望率先“动起来”。
人工智能+场景创新
推动大模型与数字化系统融为一体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和算力资源日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医疗保险、交通运输、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移动总经理陈力对记者表示,要明确我国人工智能所要解决的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锚定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明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集中资源投入上游基础层企业,解决中高端人工智能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动,自上而下地激发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
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向记者介绍,在交通物流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助力企业提升运输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的成本;在文化旅游行业开发文化大模型,能够贯通各类文化机构的数据中心,充分挖掘文化数据的价值;在科技创新领域以科学数据支撑大模型的开发,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各类科学数据和科技的文献应用。
人工智能+算力基础
建立全国一体化算力大市场
从ChatGPT到Sora,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单一智能到通用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热潮,同时,大模型计算也带来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去年以来全国多地掀起了智算中心建设热潮。
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建设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等多层次智算聚合服务平台、算力并网平台,广泛汇聚多方算力资源,整合闲置算力,特别是各地政府主导建设智算资源,实现多地算力资源的共享和最优利用,减少投资浪费,增加有效供给。
贺晗提出,健全算力调度标准规范体系,为算力资源供给方提供能力自查参考,同时为算力需求方提供算力调度能力使用参考,引导新建算力资源按统一标准建设及接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对记者说,要发挥全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利用互联网发展成功经验,以算力先互联、再成网、构建大市场为主线,基于统一标识符实现多样性算力互联感知,通过弹性网络能力和标准化架构接口实现业务和数据流动互通,进而打造智能感知、高速弹性、安全绿色、先进普惠的算力互联网。
人工智能+法治建设
确保人类“守法”、机器“守德”
去年7月份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去年10月份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和治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应当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指引,全面整合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中国特色”人工智能伦理指南,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及负面清单准入、分级分类管理、协同监管等制度,确保人类“守法”、机器“守德”。
巩富文建议设立新型财产权——“人工智能生成物者权”,认定其权利主体为人工智能生成程序的使用人,不仅可以明确生成物法律地位和归属,推动其进入相关产业链、价值链,激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作传播和产业投资,还可以为侵权责任认定打下良好基础,降低人工智能生成物对现有创作市场的冲击,以达到激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生产传播与公共领域保留相平衡的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对记者表示,应该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的制定和出台,以《人工智能法》及配套的监管工具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法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对记者表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逐渐从现金支付到手机二维码支付,再到人脸识别支付,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这背后也面临着身份信息泄露和隐私安全风险,在科技的便利性和隐私保护之间,需要法律与监管尺度进行平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相关法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证券日报)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视频】你好,检察官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执法局违法强拆广告牌被判赔 最高法:不得擅改已生效的行政许可
光明网讯 (记者 孙满桃)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5个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多措并举增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实效。 记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