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严厉打击“医托”“号贩子”等破坏公平就医秩序的行为。
“医托”“号贩子”是医疗领域的一大顽疾,特别是在互联网深入渗透人们生活的当下,不少“医托”“号贩子”转到了“线上”,隐蔽性、分散化越来越强,且呈现组织化、人员多样化、职业化等特点,给监管查处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从此前披露的一些案件看,“号贩子”的业务范围已从抢号倒号扩大到安排患者插队住院、提前治疗等事项,影响范围显著扩大。由于在网络上容易隐匿身份,便于冒充专家,一些“医托”注册很多昵称或者网名,在各个论坛发帖、编故事,可谓无孔不入。
有效治理“医托”“号贩子”等问题,仅靠某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此次《意见》的出台正在于强化治理合力,通过明晰各有关部门的具体职责,有效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如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行政部门将与司法机关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调查等方面协调配合,建立健全行刑双向衔接机制;网信部门加强互联网虚假医疗等信息监测,及时清理虚假医疗信息等。这一系列安排,充分体现了全链条、无死角治理“医托”“号贩子”的鲜明导向。通过监管全链条协同发力,也将有效避免出现监管空白,给予“医托”“号贩子”更有力打击。
整治“医托”“号贩子”是持久战,需要建立管用的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还要立足长远,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医疗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深耕细作,发挥合力有效保障公平就医秩序,让“医托”“号贩子”无路可走、无计可施。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