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罗沙)最高人民法院15日发布4起涉及未成年人食品安全司法保护的典型案例,彰显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严惩各类危害未成年人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不手软、坚持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松懈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
这4起案例中,有3起涉及未成年人的日常食品,另一起涉及校园配餐。人民法院发挥未成年人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职能,严格落实有关未成年人食品安全法律规定,坚持依法从严惩处。
其中一起案例中,某孕婴用品店故意以“调节过敏体质”的说辞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构成欺诈,法院判决退还货款并向顾客支付价款三倍惩罚性赔偿金。另一起案例中,被告人靳某结伙将他人生产的超过保质期的奶制品,以更改生产日期、保质期、改换包装等方式销售牟取利益,已销售金额27万余元,被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违法所得予以没收。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案例中,某餐饮管理公司给学校提供受污染午餐,导致18名学生发病。当地行政机关对涉事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储存、配送等各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罚。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行为依法予以支持,对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行为坚决说“不”。
最高法介绍,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进一步融合贯通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依法惩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同时,加强食品安全和法律知识宣传,推动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及公众提升食品安全和法律意识,规范涉未成年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用法治利剑守护未成年人食品安全。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0.01%虚假训练文本可致有害内容增加11.2% 警惕人工智能“数据投毒”
国家安全部今天(5日)发布安全提示文章,人工智能的训练数据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其中不乏虚假信息、虚构内容和偏见性观点,造成数据...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法律职业伦理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法律职业伦理建设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国家法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