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启程开始今年的首次出访,首站法国。这次访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梳理习近平主席与法国的生动故事,一起重温。
中法关系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着眼,同法国领导人一道,引领两国关系高水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元首外交引领两国关系高水平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对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都有深刻印象。
习近平主席对中法关系历史十分熟悉。他多次表示,中法是“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强调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法国期间,来到戴高乐基金会,参观了戴高乐将军办公室。习近平主席向戴高乐将军铜像献花,并在贵宾簿上题词“仰伟人丰碑,谱中法历史新篇”。
新时代,如何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得更加牢固和富有活力,习近平主席作出擘画: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
2017年,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习近平主席致电祝贺,紧接着就进行了电话沟通。两个月后,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时,两国元首实现面对面交流。
7年来,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已2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马克龙3次访华。两国元首在不同场合举行会谈会见近20次,十余次通电话,保持高密度、高质量的战略沟通。遇到双方的大事要事,例如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中法环境年”启动等,两国元首还会互致贺电。
除了正式会谈会见,两国元首还会作出一些特殊安排,加深彼此理解,留下了“尼斯夜谈”“豫园偕行”“松园漫步”等外交佳话。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时,马克龙总统夫妇专程从巴黎赶到南部滨海城市尼斯,在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海燕别墅同习近平主席亲切会面,共进晚餐。习近平主席对马克龙讲起中法两国冲破冷战藩篱、打开交往大门的友好历史,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介绍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开放精神。习近平主席表示,两国人民有着特殊友好感情,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使中法关系继续走在时代发展前列。两位元首纵论古今,意犹未尽,晚宴比原定时间延长了一个多小时。
同年11月,马克龙访华,习近平主席同他在上海豫园偕行游园,欣赏中华园林之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法应该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松园同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临水而坐,观景品茗。习近平主席向马克龙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马克龙表示,愿和中方加强合作,助力各自实现发展振兴。临别之际,习近平主席对马克龙说,很高兴我们在中法、中欧关系以及很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看法,这体现了中法关系的高水平和战略性。
在元首引领下,中法在各个领域上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在重大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协作,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19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出席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后,同与会外国领导人共同巡馆。这是习近平在法国总统马克龙陪同下巡视法国馆。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欢迎法国企业到中国来,中国市场大”——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走深走实
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中法利益契合点多,互补性强,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2014年3月,为迎接习近平主席,里昂政府晚宴厅门口,布置成了“法国食品超市”,当地居民盛情邀请习近平主席尝奶酪、品红酒,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愿继续扩大从法国进口农产品,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法投资。
2019年11月,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后,习近平主席同与会外国领导人共同巡馆。在法国馆,马克龙热情邀请习近平主席品尝法国红酒和牛肉食品。习近平主席说:“法国牛肉、红酒在中国很受欢迎。”在场法国企业家争先恐后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法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希望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习近平主席也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法国企业到中国来,中国市场大”。
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上强调,愿同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中方支持法国企业有效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对外开放平台,在中国市场展现更大作为。
从飞机、卫星、核电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妆品,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中法经贸往来的“双向奔赴”让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法国梅里埃基金会主席阿兰·梅里埃夫妇。几十年来,梅里埃同中方在结核病防治、感染控制、新发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开展了合作。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法国里昂参观了梅里埃生物科研中心,赞赏他们为促进中法友好合作作出的贡献。这次在北京,习近平主席强调,60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展中法关系,两国友好历久弥坚。
美美与共,久久为功。在习近平主席的关怀和指引下,中法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更大成就。
2023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元首在白云厅欣赏古琴演奏。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为文明交流互鉴树立典范
中法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都具有兼容并蓄的优秀品格。
两国交往中,习近平主席经常妙用中法两国的典故、谚语等,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例如,习近平主席用中国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和法国的“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阐释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用中国的“知行合一”和法国的“打铁方能成铁匠”,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用中国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和法国的“改变一切不需要太多时间”,表达以脚踏实地的精神,推动中法合作。
2014年,在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习近平主席巧用拿破仑“沉睡的雄狮”的比喻,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2019年,在尼斯会见马克龙时,习近平主席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这本书是1688年出版的,是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马克龙介绍说,“这是法国的一位汉学家帮我们找到的”。
习近平主席接过作为国礼的《论语导读》,细细翻看。“伏尔泰、孟德斯鸠都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听了马克龙介绍,习近平主席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这一年4月,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马克龙发去慰问电,向全体法国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中国人民同法国人民一样,对此次火灾深感痛恻。”11月,习近平主席接待马克龙访华,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和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合作。
202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松园同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有一项安排是欣赏古琴演奏。借着琴曲,习近平主席给马克龙讲了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习近平主席说这个故事体现的是“知音”,只有“知音”才听得懂这首曲子。说着,习近平主席嘱咐工作人员送一份曲谱给马克龙。
结束访问之际,马克龙表示,自己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他还在社交媒体连发多条推文,赞颂“法中友谊万岁”。
中法两个文明大国不断拓展多领域的文化合作,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树立典范。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他强调,“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策划:储学军
监制:车玉明 李志晖
统筹:万 方
主笔:王子晖 金佳绪
编辑:潘子荻 刘 淼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如何把好孩子研学路上的安全关?专家建议厘清责任清除“霸王条款”设立刚性准入标准
安全预案缺失、师资参差不齐、合同暗藏“霸王条款”……《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当前火热的研学市场背后,潜伏着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