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防并举堵上“求职陷阱”_湾区律师网

惩防并举堵上“求职陷阱”

2025-04-21 08:56:45  浏览:63  来源:光明网
  据4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正值春招季,近期,多地法院披露多起求职诈骗典型案件,揭示不法分子用“高薪”“内推”等噱头设下“求...

  据4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正值春招季,近期,多地法院披露多起求职诈骗典型案件,揭示不法分子用“高薪”“内推”等噱头设下“求职陷阱”,为求职者敲响警钟。

  “付费获取编制岗位”“证书挂靠躺赚”……当下,求职诈骗呈现出手段翻新、链条隐蔽的特征。诈骗分子精准捕捉求职者的“求稳”或“逐利”心理,编织“内部指标”“走后门”等谎言,甚至伪造面试流程、工牌合同,形成了“发布虚假信息-诱导转账缴费-切断联系跑路”的完整套路。更需警惕的是,部分犯罪团伙通过注册空壳公司、缴纳社保等方式伪装成正规企业,将求职者引入诈骗窝点,甚至逼迫其参与犯罪。这些骗局侵害了求职者权益,让一些求职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有人因此身陷囹圄。

  据报道,为斩断求职诈骗的黑色链条,司法机关一直在行动。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求职诈骗犯罪4708人。从上海宝山区对“付费内推”骗局的从重处罚,到江苏徐州对跨省劳务中介团伙的严厉制裁,法院给出的判决既彰显了从严惩治的决心,也给求职者维权以信心。

  除了不断提升违法成本之外,堵上此类陷阱还需完善预防机制。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劳务中介、职业培训机构的排查力度,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畅通“一键举报”渠道,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各类招聘平台应担起审核责任,对入驻单位的资质严格把关,引入大数据等技术判定信息真伪。求职者也要摒弃“捷径思维”,树立“能力优先”的就业观念,通过人社部门官网、国企招聘平台等正规渠道查看招聘信息、投递简历,对“低门槛高薪”“付费内推”等有悖常理的职位保持警惕,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求职是人生重要节点,不应也不能成为诈骗分子的“舞台”。当法律利剑高悬,社会防护网织密,求职者方能摆脱“步步惊心”的困境,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人生价值。(木须虫)

[ 责编:孙满桃 ]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