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安全无小事,农民利益不容损害,不让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平台将黑手伸向农业领域,相关各方应切实担起责任
近日,有农民朋友反映,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这些“专家”看起来很专业,他们讲解农业“知识”,分享农技“妙招”,推荐农资产品。可这些所谓的“网红农资”却遭到了农民朋友的差评——根本不好用。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出现了不少披着“科普”“知识分享”外衣的“专家”,表达方式“炸裂”、观点“犀利”,但往往“带货”才是目的。有媒体调查了一家运营多个“农技专家”账号的公司,发现实际出镜的人员没有农业教育背景,甚至大多数人不懂农业知识。这样的“专家”推荐的农资产品,质量如何保障?农民一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但影响粮食生产,而且损害生计。
防范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坑农害农,刻不容缓。
短视频平台要履行责任。一些“专家”账号的简介里写有“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几十年”等字样,用语模糊,对农民朋友来说难以辨别。对于涉农的关键词,平台应进行重点排查和监测,在涉农账号注册、认证时仔细核实,要求申请者提供相关证明。在这类账号运营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管,对涉农账号的投诉要提升反应速度,加大处置力度。
真专家们可以主动上网科普。很多正规机构或院校的农技专家经常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民答疑解惑,但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总是有限。现在上网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农技专家可以尝试利用短视频网站等社交媒体进行科普,这样能触达更多受众、实现远程交流,也能让农技领域的“李鬼”没有可乘之机。
监管力度不能降。假农技专家坑骗农民,性质恶劣,但受骗者往往比较分散、被骗金额不大,调查取证和维权都相对困难。只有完善相关规定,提高涉农内容的发布门槛,规范平台行为,深入调查、扎实取证,对坑农者依法依规严惩,才能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震慑不法分子。
当然,农民朋友也需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跟风。相关部门也可以进一步细化服务,多把身子沉下来了解农民的需求,帮助对接真专家,力保他们免受坑骗。
农业安全无小事,农民利益不容损害,不让假专家利用短视频平台将黑手伸向农业领域,相关各方应切实担起责任。(白真智)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5日 第10版)
[ 责编:刁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下一篇:回响∣接力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客厅隔成“3间房”阳台厨房都住人 记者调查民房违规改造群租现象
漫画/李晓军 本报记者 陈磊 赵丽 本报实习生 殷增梓 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客厅里,并排摆着3张大床,床与床之间以置物架隔开,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杜伟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南宁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杜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