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工商联助力民营企业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当好桥梁纽带 赋能民企发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各地工商联通过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动能。
宣传惠企政策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如何匹配三类政策标准?”“技术合同登记与三新认定如何协同申报?”今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联主办的“科创‘政’开讲”系列政策宣讲会在数字谷5G元宇宙体验中心举行。北京市科技政策宣讲团围绕重点政策进行解读,吸引众多新兴科技企业代表参与。海淀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持续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及时传递各类惠企政策,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各地工商联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等活动,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推动惠企助企政策落实。同时,常态化开展法治保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调研,打通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平等对待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河北省各级工商联累计走访企业及商会1456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各类问题诉求387项,开展政策宣讲、专题培训活动240场次,通过“数字工商联”平台推送涉企政策365条、政策解读114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广东省工商联与省税务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推动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通过“一企一策”定制化解决方案,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工商联织密企业需求信息网,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助企体系,通过“面对面交流+问题台账”模式,精准收集政策落实、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等诉求,形成“来源可溯、责任明确、闭环管理”的问题清单;
…………
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精准、及时地掌握惠企政策,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实到企业的“账上”,服务企业“零距离”落地生根。
解决痛点难点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2024年11月,湖南省宁乡市工商联组织29名企业家走进湖南长峰电力集团,开展“产销对接交流沙龙”活动。企业家实地考察生产流程,围绕产品应用场景、经营管理等主题展开研讨合作。组织产业链对接会、产销沙龙等活动,促成多领域企业达成采购协议;推出“协同采购”平台,将280家会员企业分组精准匹配,促成50余对合作……宁乡市工商联加强企业间联系,推动域内企业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融合模式。
当前,各地工商联积极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大型民营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
河北省秦皇岛市工商联开展“链接百会千企·助力经济循环”资源对接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动工商联会员企业间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精准对接,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
湖北省武汉市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金桥计划”,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搭建与孵化器、创投机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对接桥梁,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各地工商联还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升级,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7月10日,“全国工商联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对接活动”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民营科技创展中心举行,为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搭建交流合作、赋能发展的优质平台。政府部门、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等近200人参加,多家智能制造企业进行精彩路演,集中展示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多元化解纠纷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真没想到,不用去法院,在这里就把问题解决了,效率太高了。”8月5日,在江苏省海安市商会综合服务中心“融和法庭”,苏州某制造公司负责人说。当天,依托“法院+商会”多元解纷机制,一起跨市企业合同纠纷成功化解,两家企业握手言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会同工商联协同发力,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形成“法院+商会”多元解纷新格局,高效、便捷、低成本、不伤和气地化解涉企纠纷。
商会熟悉企业、熟知行业,调解企业纠纷具有天然优势。“企业间出现纠纷,他们首先想到找我们‘喝杯清茶’。”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商会调委会副主任李海庭带领由企业家、行业专家、社区负责人组成的调解队伍,在鞋材市场、行业协会等区域设立多个调解联络站,实现“小事不出园区,大事不出商会”,累计化解经济纠纷2000余起。
当前,各级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成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目前,工商联系统已成立商会调解组织超6900余家,拥有调解员1.6万余名。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探索“订制调解+”模式,通过分单、联单、派单、返单管理实现全流程跟踪,精准匹配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显著提升调解质效。
重庆江南商事调解中心依托“万所联万会”机制优势,在南岸区工商联、区司法局、律师协会支持下,组建24个顾问团队,定期开展“法治体检”等活动,对涉企纠纷进行排查、监测、预警。
各级工商联组织在推动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立足企业实际需求,从企业发展痛点中找到创新突破点,以平台化服务降低交易成本,以法治化手段促进公平竞争,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人民日报记者 杨昊)
(闵靖涵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8月19日 第06版)
[ 责编:刁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②】入职签合同,当心劳动合同“被化名”
为规避责任,有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劳务合同”“实践协议”等方式,掩盖真实劳动关系 【破除“障眼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②】入职签...售票平台强制退票岂能赔代金券了事? 多位法律专家称此举不合理有失公平
“平台犯错,凭什么让抢到票的消费者承担后果?”河南郑州大学生杨菲回忆起7月1日晚在某平台抢到周杰伦济南演唱会门票,一小时后却被莫...高档精装房何以遭遇“流水线式破坏”?记者实地调查长沙精装房“断梁门”事件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近日,湖南长沙一高档精装房的业主在装修时意外发现,客厅与餐厅衔接处的承重梁钢筋被人为切断。经查,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