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故意侵权者形成有力震慑、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现疫情影响下的逆势增长、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名列第14位……2020年,我国继续坚定不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带动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大保护力度 激发创新活力
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有效注册商标量2020年6月底达2741.4万件,版权意识、品牌观念、专利思维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0年,我国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成了对专利法的第四次修改,新增了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提高侵权成本,对故意侵犯专利权行为形成有力法律震慑。
修改后的专利法规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按照权利人受到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倍数计算数额的1到5倍内确定赔偿数额。同时将法定赔偿额上限提高至500万元、下限提高至3万元。
与此同时,通过深化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我国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为权利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途径。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今年前10个月,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23.2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5.5万件,均实现了疫情影响下的逆势增长。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我国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和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推动知识产权向更高质量创造、更高水平保护、更高效益运用方向发展。
提升效率创新服务 优化创新环境营商环境
除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还通过促进转化运用、创新维权方式、提升审查效率等,为创新主体、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
今年3月,北京大账房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大账房”商标专用权从银行申请到质押贷款。“我们10日下午提交了质押登记相关材料,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天就完成了质押登记,随后我们就拿到了银行贷款。”该公司负责人说。
疫情发生之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设立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加大政策集成和工作创新力度等措施,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为切实解决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我国加快布局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一站式”纠纷解决方案。
我国持续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商标审查效率大幅提升,年底前我国商标审查周期将缩短至4个月以内。与此同时,申请人足不出户可在线直接办理20多项商标业务,上半年商标网上申请量占同期申请总量的97.6%,为市场主体带来极大便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力排名为第14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提升至第31位。
唤醒“沉睡”专利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围绕知识产权运用统筹推进建机制、建平台、促产业各项工作,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断增强,效益加速显现。
今年前10个月,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664亿元,同比增长35%,全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1月至8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达到29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为进一步促进转化运用,唤醒“沉睡”专利,修改后的专利法新增了单位依法处置职务发明相关权利、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的相关规定,并新增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知识产权加速转化运用过程中,高价值核心专利的价值充分凸显。
以今年颁发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为例,40项金奖获奖项目从实施之日起至2018年底,新增销售收入6600亿元,新增利润629亿元,新增出口1363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申长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激励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撑高质量发展。(记者张泉)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新晋高速韩口隧道项目创新运用“BIM+”技术 为高难度工程装上智慧“大脑”(新视点)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头顶是悬崖峭壁,脚下是狭窄便道,眼前是重重迷雾……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河南辉县市轿顶山山腰上,一项高难度工程正在紧张推进,这就是由...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权威访谈·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27)) ——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本报记者 王 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取得哪些进展?以5G为代表的...我国将于今年上半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本报北京1月5日电 (记者余建斌)我国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而后接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目前,核...“十三五”期间新增减税降费累计将达7.6万亿元左右—— 为企业减负 为创新加油(大数据观察) 本报记者 王 观
核心阅读 “十三五”期间,减税降费持续加力升级,税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企业发展减负。多次优化调整鼓励创新的政策,新动能加速...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部署2021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林露)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21日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举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