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近日召开行政指导会,规范电商平台短信营销行为。会议要求,电商平台要立即全面自查自纠零售、金融等相关产品的短信营销行为,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
《民法典》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指出,“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滥发商业性信息现象一直禁而不止,成为一大顽疾。尤其到了“6·18”“双十一”,营销类垃圾短信更会呈现集中爆发,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为此,每逢“6·18”“双十一”等关键节点,工信部都会事先召集相关电商平台和短信息服务企业开会,要求规范营销短信发送,强化行业自律。提前打“预防针”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还应有进一步的举措。“不得擅发营销短信”强调了一遍又一遍,参会企业也一次次表明态度,但据统计,近年来“双十一”促销期间电商平台的相关投诉中,营销类垃圾短信投诉占比高达九成,且衍生出大量相关消费金融类垃圾信息投诉。
事实上,擅发营销短信并不缺少罚则。根据《广告法》第六十二条,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的,由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广告主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2015年6月,工信部发布《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规定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短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规定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向社会公告。即便如此,擅发营销短信的违法成本仍然太低,鲜有企业和商家因此受到处罚。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以营销类短信为主营业务的某短信服务公司,在三年半时间销售了153.41亿条短信,相当于给每个国内移动电话用户发送了10条短信,赚取毛利2.15亿元,却从未被运营商等扣分、处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商家难免有恃无恐,将法律规定当作耳旁风。
不得擅发营销短信,说千遍还需罚一次。在要求电商平台承担主体责任,自查自纠短信营销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应更好地承担监管职责,加强投诉举报受理,对于违规发送营销短信的行为依法处罚,并通过典型案例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以儆效尤。
还应看到,平台商家滥发营销短信的背后,也有一些电商平台“默认”注册用户同意直接发送促销信息的潜规则作祟。《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明确进入和退出平台、商品和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督指导,督促其尽快修补规则漏洞,删除同意发送促销信息的协议条款,避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意”。(张涛)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签订股权购买协议后能否反悔?深圳南山法院:满足一定条件案涉协议可解除
本报记者 唐荣 李文茜 本报通讯员 付晓 本想入股好友公司,共同经营获益,没想到还未完成股权转让,公司就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从一起案件看公安机关加强影视作品知识产权保护——斩断“枪版”电影黑灰产业链(法治头条)
浙江省东阳市公安局在网络巡查中发现,某影视网站上出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春节档热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