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凑钱赌博诈骗他人百万余元 男子获刑十二年_湾区律师网

为凑钱赌博诈骗他人百万余元 男子获刑十二年

2022-08-19 00:21:10  浏览:1121  来源:高检网
  中国法院网讯(王永波 宋新新)2019年底,32岁的蒋某迷上了网络赌博,为了凑钱赌博,便心生歹念,谎称自己认识教育局领导,以帮孩子转...

  中国法院网讯(王永波 宋新新)2019年底,32岁的蒋某迷上了网络赌博,为了凑钱赌博,便心生歹念,谎称自己认识教育局领导,以帮孩子转学、安排学校工作等为由,多次骗取好友、学生家长等钱财,累计上百万。近日,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1986年出生的蒋某,是一名教育辅导班的老师,本可以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2019年7月份的一天,蒋某通过QQ认识一个好友,对方声称在网上买彩票,保证能赚钱,这让渴望大富大贵生活的蒋某看到了希望,认为是一个翻身的机会。起初,蒋某通过彩票赚了一些钱,便彻底被网络赌博迷了眼,越投越多,结果输了200多万,彻底倾家荡产。

  背负巨额赌债的蒋某,为补窟窿,开始谋划了一场场“瞒天过海”式骗局。一次闲聊中,蒋某得知朋友赵某想找一份在学校上班的工作,苦于没有关系、没有能力,只好在家待业。蒋某就利用他人手机注册多个微信号,分别取名“教育李科”“辅导班会计”等,再告知赵某,其从事多年教育辅导班,在教育局认识不少领导,有内部招教,只要肯花钱,就能帮赵某安排到学校工作。起初,赵某对此也半信半疑,蒋某便把其拉入事先建好的名为“内部老师群”的微信群中,群内除了赵某,其余微信号均为蒋某操作使用,如“教育李科”“xx老师”等教育局领导及工作人员,最终获得了赵某的信任。蒋某以需要打点关系为由,先后共骗取赵某33万余元。

  得到高额“回报”的蒋某一发不可收拾,利用自己操控的多个虚假微信账号、微信群,假冒教育局领导及工作人员,编造虚假事实,骗取他人信任后,再以投资辅导班、有能力为他人安排学校工作、承包学校商店等为由,先后骗取被害人张某、闫某等人100余万元。

  瞒得了初一瞒不过十五,迟迟等不到结果的赵某、张某等人陆续报案。2020年12月27日,蒋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我与被害人均是朋友关系,不是故意骗钱的,只是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辅导班资金链断裂,不能归还家长钱款,才想办法凑钱......”庭审中,蒋某对骗取1347266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却辩称是为了归还家长所交钱款才不得已走上诈骗这条路。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蒋某明明没有能力为他人办事,还故意开设多个虚假微信账号、微信群,编造虚假事实,骗取被害人钱款,主观上已具有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骗取钱财的行为,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且案发后公安机关扣押蒋某手机后查证其将骗取大量资金用于赌博,这些犯罪事实有微信聊天截图、转账记录、资金去向说明及手机赌博截图、情况说明等证明,可见,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百万余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予惩处。

  最终,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违法所得1347266元,予以追缴后,按照被骗金额退赔各被害人。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