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法院刑事审判庭某法官的配偶是当地公安局刑侦大队侦查员,某法官受理一刑事案件,经过阅卷发现,本案系由其配偶侦办,系提出回避申请。
【分歧】
第一种意见,刑诉法规定法定回避的情形为:(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关系;(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本案不属于法定回避情形,故不应回避。
第二种意见,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审判人员需要做到超然中立。对配偶侦办的案件,如果出现刑讯逼供,就会与审判人员的利益相关,非法证据的排除就可能得不到切实保障,公正审理当然也无法实现。本案应属于法定回避中第二种情形,审判人员应当回避。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是结果的公正,程序公正是过程的公正。通说认为程序公正具有保障实体公正实现的作用,因程序公正具有不同于实体公正的评判标准,程序公正相对于实体公正又具有独立性。西方诉讼理论中有一著名的箴言:“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都能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司法人员如果与案件或与当事人存在某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特殊关系,或者当事人有根据怀疑某一司法人员有这种关系,那么这名司法人员将很难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他所主持或参与的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也会受到当事人的合理怀疑。综观我国发生的冤假错案,几乎都与司法机关不严格遵循程序法有关。
其次,审判回避制度系程序法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是自然公正原则在现代法中的引申,古今中外,回避制度都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制度。审判中的回避,又是回避制度的核心。我国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的宗法观念、家族观念深厚,各种亲属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交错重合,重亲情文化的传统对于权力滥用、徇私枉法的滋生,有着很深的历史影响和广泛的社会根源。在我国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况下,为保证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案,清正廉洁,在司法实践中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尤显必要。
最后,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不谈相互工作的情况只能是少数,或多或少谈及自己的工作情况是绝大多数。因此,审判配偶侦办的案件有先入为主之嫌。同时,新刑诉法的修改从立法层面上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内容,并设置了操作程序,通过约束侦查部门取证行为对侵犯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提供了救济措施,是人权保障的具体制度。而审判配偶侦办的案件中,如果出现非法证据排除情形,审判人员就与本案存在利害关系,因为夫妻关系中显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法定回避情形中有“与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关系”,当然也应包括这一利害关系。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人民法院)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