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着中介的幌子,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刘某曾与丈夫开过一家以买卖房屋为主业的中介公司,数年经营下来也算衣食无忧。三年前,刘某离了婚,为了继续维持生计,就干起了房屋买卖“黑中介”的业务,可没想到她不走正道,起了“无本万利”的心思。
2022年6月,刘某向多名预先登记的意向购房人谎称,靠她的私人关系经过特殊运作,大家期盼已久的公租房手续终于获批,只要每人交5000元指标费,半年之后即可优先选房。此后不久,她又以每平方米1500元的超低优惠价格不断向购房人催款,分别收取被害人张某12万余元、焦某13万余元、郜某12万余元。
2023年3月,刘某谎称其与他人合租的房屋系其通过特殊途径购得的“指标房”,且该房可以低价转卖,王某信以为真,支付给刘某31.5万余元。此外,8月至11月,刘某以购房人需缴纳“指标费”和“购房款”为名,骗得李某、窦某等9名被害人共计128.7万元。大部分赃款已被刘某挥霍一空。
2023年12月13日,刘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逮捕。2024年6月3日,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刘某提起公诉。近日,法院经审理,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0万元,扣押赃款52万余元退还被害人,剩余赃款继续追缴。
(赵晨光 王阳)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上一篇:好评莫乱刷,虚假宣传害人害己
签订股权购买协议后能否反悔?深圳南山法院:满足一定条件案涉协议可解除
本报记者 唐荣 李文茜 本报通讯员 付晓 本想入股好友公司,共同经营获益,没想到还未完成股权转让,公司就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