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更多客流,很多商家会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其中积分兑换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例如,凭消费小票可兑换停车券、礼品、消费券等。这本是让商家和消费者互利共赢的好事,然而有不法分子动起歪脑筋,利用商场漏洞“薅羊毛”,并以此非法牟利,给商场造成损失。近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以虚假购物小票抵扣停车费”的案件,给大家提了醒。
一次,赵某在某大型商场消费离开时,觉得停车费太高。有没有办法逃避停车费?赵某发现,商场有积分抵扣停车费的活动,于是就用修图软件修改自己消费小票的金额,以便通过商场小程序兑换更多积分来抵扣停车费,没想到操作竟然成功了。
尝到“薅羊毛”的甜头,赵某产生了通过该方法赚钱的想法。赵某使用多个手机号注册该商场会员,又伪造购物小票骗取商场积分,并使用多个二手网络交易平台账号招揽停车费代缴业务赚取佣金,陆续赚了不少钱。
一段时间后,商场工作人员发现有人发布“优惠代缴停车费”信息后产生了疑虑。通过查阅后台数据,商场发现了赵某用修图软件修改购物小票骗取积分的做法,于是报警。经审计,赵某骗取并实际抵扣购物积分400多万分,造成商场损失4万余元。
根据刑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那么,赵某骗取的是商场积分,算不算财物?
“从表面看,商场消费产生的积分是一种虚拟物品,但因其可以兑换停车券、优惠券及其他礼品,具有实际价值,因此属于虚拟财物,也受到法律保护。”普陀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何国斌介绍,赵某通过虚构事实非法获取商场积分并以此获利的行为,损害商场利益,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最终,普陀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法院提醒,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方式获取优惠,切勿因贪图小利逾越规则。据赵某供述,有个别人还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经验”,利用此类方法“薅羊毛”逃避停车费。法官提醒,即使是小额逃避费用的行为,也会产生相应民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对于商家而言,遇到类似情况,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法院建议要扎紧篱笆、堵住漏洞。商场应当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注重日常审核、查漏补缺、及时弥补,从源头上防范类似案件发生。(人民日报记者 魏哲哲)
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07月31日 第19版)
[ 责编:刁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