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9日电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9日在发布会上指出,通过多项举措,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分逐年提升,去年达到了80.61分,整体步入良好状态。
10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知识产权这十年”专题新闻发布会暨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十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的进展与成效?
张志成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部门、各地方坚持走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全方位进展和突出成效。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全方位加强。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确定了任务书、绘制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全国31个省(区、市)均制定印发了相应的配套政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整体形成了央地联动、部门协力、全国协同的工作格局。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律保障。立足实践,与时俱进,新修改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扩大了保护范围,提高了保护水平,加大了保护力度,对快速变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作出有效回应。落实新增知识产权保护中央事权,制定实施《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山西、辽宁、上海、山东、湖北等地大胆创新,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以知识产权地方立法推动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高。
三是知识产权全链条大保护实现新突破。印发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侵权多发区域部署行政保护工作。多部门共同开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整治到位。出台一系列标准、规范、指南,持续加强执法指导,提升办案质量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常态化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严格规范专利商标管理秩序。各部门密切协同配合,知识产权局、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版权局等联合制定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多个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司法、刑事、行政衔接保护工作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严、大、快、同”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在27个省(区、市)布局建设96家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国一张网”持续完善,维权援助机构总数达到1300余家。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推动在全国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超过1000家。深入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加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鉴定工作体系,为司法和行政保护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建设7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2020年和2021年分别突破6000亿元和7000亿元,2021年达到了7033.76亿。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得到新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亚太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244个中欧地理标志实现互认互保。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引进其仲裁与调解服务。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达到30个,便利我国企业海外专利布局。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建设,优化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初步建成了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为企业海外维权提供指引。
张志成称,通过上述举措,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分逐年提升,去年达到了80.61分,整体步入良好状态。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和《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规范代理行为 维护行业秩序 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继续发力
核心阅读 为强化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综合治理,健全监管体系,提升代理质量,有力支撑专利转化运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