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在全球政府和市场主体中得到广泛实践和推广,并成为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流投资理念和实践策略之一。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ESG资产规模将达到53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1/3。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日益深入,社会对企业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社会责任、诚信经营和合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推进ESG实践已成为企业在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企业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助力积极应对相关变革。
今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IFRSS1)—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IFRSS2)—气候相关披露》。两份准则的发布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当前,加快构建和完善既对标国际、又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积极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是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此前曾表示,与金融监管标准相比,ESG评价标准对资本流向的导向性更强,对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力更大,只有先建立起中国自己的ESG评价标准,并带动国内ESG投资取得较大发展,才能在制定ESG全球标准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责任云研究院创始院长钟宏武表示,长期以来国外ESG评级机构对中国上市企业ESG评级系统性偏低,实际上中国优秀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与全球大企业基本相当。因此,近年来呼吁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注入新的理念,加快构建、完善既对标国际,又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在此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机构部门,相继发布了《年度ESG行动报告》《粤港澳大湾区ESG行动报告》《金融业ESG行动报告》《“一带一路”ESG行动报告》《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等。其中,《年度ESG行动报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利益相关方理论,构建环境、社会、治理“三位一体”ESG评价模型,并参考国际国内ESG标准指引,对标明晟、富时罗素、中证、国证等国内外评级机构的ESG评价体系,构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评价指标体系。
钟宏武表示,该指标体系列了10个中国特色议题,包括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创造就业、区域协调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应对公共危机、信息安全、公共服务等内容。《年度ESG行动报告》中显示,855家中国优秀上市公司ESG发展水平与全球相当,35%处于领先水平;社会维度下,中国企业积极贡献乡村振兴和公益慈善,民营企业表现亮眼。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全国工商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晓刚分析认为,中国制定ESG标准时,既要注重与国际接轨,也要结合中国特色,要为全球治理提供最好解决方案和智慧的有效路径。
ESG被全球公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和衡量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重要参照。据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于近期举办“中国ESG榜样”盛典,此次年度盛典主题是“以负责任的榜样,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向世界讲述中国企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故事。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