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大发展,“付费”却非都得到“知识”_湾区律师网

知识付费大发展,“付费”却非都得到“知识”

2022-07-14 15:00:21  浏览:1270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知识付费大发展,“付费”却非都得到“知识” 知乎Live、喜马拉雅听书、豆瓣写作营、混沌大学……近年来,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如雨后...
原标题:知识付费大发展,“付费”却非都得到“知识”

知乎Live、喜马拉雅听书、豆瓣写作营、混沌大学……近年来,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从起初的质疑、不习惯,到如今乖乖上缴钱包。知识付费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用户交了钱,就真的能学到知识吗?近日,有媒体针对知识付费如是发问。

知识付费,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同时使付费者获取知识。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知识,也能激励优质内容的付费平台形成良性竞争。据相关数据显示,知识付费产业预计到2020年规模将达235亿元。

然而,从反馈的信息看,知识付费并没有让人学到多少知识。就知识的购买者来说,知识付费难以见成效,主要是选择太多、时间太少,造成人们的决策瘫痪、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时间有限,盲目跟风,以及知识宝库中的“精华”难觅,加上自律性差等,都导致“付费”并没有达到“知识”的预期。

而就收费方而言,付费平台把知识付费搞得越来越像一种“社交货币”。而花钱买来的“知识”,如果不是“物有所值”,接下来想再用“割韭菜”方式盈利,恐怕并不现实。高质量的知识付费产品,同样需要知识提供者的倾心付出。如果只是把一般性知识加以包装,进而形成“网红”或“粉丝”,这样的知识付费模式恐怕走不远。

客观地讲,移动互联网普及加快了生活节奏,人们害怕听到“你今年读了几本书”这样的问题,而知识付费的出现,恰恰契合了这种需求。但改变“感觉钱交了,知识就是我的了,课放在账户里,有效期很长,就更懒得去看了”这种现状,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知识焦虑”蔓延已成趋势,但如何缓解,并非只有“知识付费”一条路,但都需要认真投入相当的时间与精力。总之,若想获取真知识,当以务实的态度勤求索,并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才是缓解“知识焦虑”的正确态度。

刘天放(职员)

(责编:龚霏菲、王珩)
王博律师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电话:18938896818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王博律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博士后。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生校外导师,汕头仲裁委仲裁员,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等。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最新】

【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