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市巡礼
□ 本报记者 鲍静 范天娇
安徽省亳州市地处皖北平原,人口密度大,村居干群比例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力量不匹配、服务不到位”等痛点。为此,亳州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创新推广“邻长制”,选育“邻长”服务左邻右舍,实现基础信息动态感知无死角,形成“比邻善治”浓厚的自治氛围。
破“末梢困境”
试点开展以来,亳州市针对网格“规模偏大、触角不深”等问题,统筹考虑“地域相邻、群众认可、能力匹配”等因素,构建精细入微的自治网络,出台《亳州市构建“邻长制”基层组织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将“居住空间近、生活交集多”的5户至15户村(居)民设为一“邻”,将全市1348个村(社区)共划分10万余个“邻”。其中,“邻长”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等方式,遴选有威望、有热情、有耐心、有精力的常住居民担任。日常生活中,“邻长”发挥邻里情况熟、群众感情深、说话有人听等优势,帮助解决邻里矛盾纠纷问题。
亳州市为“邻长”发放通信、误工补贴,在公共交通、旅游、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开展“最美邻长”评选,将符合条件的优秀“邻长”选拔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激发居民参选“邻长”积极性。
解“急难愁盼”
试点工作中,亳州市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设立“办什么、怎么办、办得好”关键词,定期召开“邻长”见面会、议事会,畅达民情、畅通民意、畅享民智。成立集政策咨询、情况上报、部门会办、进度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长信息平台”,群众可随时于“指端”反映问题诉求、了解办理进度,真正做到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
为了让群众反映问题见效落地,开展“邻长+村(社区)党组织+综治中心”工作模式,实行4小时答复制,未能答复的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对限期未办结的,及时预警督办。同时,亳州市经常组织“邻长”参加应急动员、物资配送等实战演练,有效应对突然事件发生。
促“开放共治”
试点工作中,亳州市针对基层治理“群众不应、活力不足”问题,坚持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协同并进。“邻长”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预警信息、典型案例等,用乡音传递千家万户,加强自我管理。发挥“邻长”带队优势,参与基层治理引领新风。如,谯城区一独居老人行动不便,“邻长”王敬礼坚持每天来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带动该邻12户群众排出“值班表”,轮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形成互助互爱邻里亲情。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