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者·正青春
□ 本报记者 刘玉璟
□ 本报通讯员 彭维熙
从黑龙江到西藏,跨越4000多公里,戍边13载,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南边境管理支队玉麦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王微的脸颊被强烈的紫外线炙烤出点点高原红。尽管显得比同龄人苍老些许,但他乐观向上,脸上随时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深深的皱纹里,隐藏着讲不完的戍边故事、道不尽的家国情怀。
爱民为民恪尽职守
王微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加玉边境派出所,驻地位置边远、生活物资匮乏,四周都是岩石裸露的荒山,当时派出所还在修建营房,大家都挤在一个土石结构的小房子里,十几平方米的狭窄空间,搭了3个高低铺,既是寝室也是厨房。王微打趣地说:“一个月下来,新买的被子上全是油烟味,每天都是伴着饭香入梦。”
习惯了繁华热闹的生活,王微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既来之则安之。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去感受环境的艰苦了。”
派出所旁边就是敬老院,王微开始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送去生活物资、衣物。“每次要走的时候,他们都会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很开心。”王微说。
有了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王微找到了驻守在这里的价值,干劲十足。
白天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记录每家每户困难情况,夜里开始梳理、制订帮扶计划。修补受损房屋、挖建蓄水水池、修建蔬菜大棚、走访慰问孤寡老人、义务理发一件件实事在王微的努力下如期实现。
随后,王微又积极向山南市协调50万元经费,成功解决加玉乡庞村冬季饮水困难问题,让255名村民告别了背水生活。线上帮助群众销售藏药材,为群众创收70余万元。获悉乡里4名困难儿童,王微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凡是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会看到王微忙碌的身影。
2021年年底,王微从加玉边境派出所调到玉麦边境派出所工作。针对辖区实际,王微坚持“四个一”举措,为每家每户建立一套完整详细的民情日记,并张贴民情二维码,方便精准跟踪服务和群众及时报警求助,实现了大事联动联网、小事网格内解决。
把辖区当家来守护
在加玉边境派出所,辖区人口多,风险隐患多,矛盾纠纷也相应增加,王微接触最多的纠纷就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劳资纠纷。
作为地地道道的东北人,王微喜欢与人唠嗑、打交道,“我经常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到涉及老百姓的事情,我们都当大事来办,不敢有丝毫马虎。”
2021年7月,一位村民报警称自己老婆“走丢了”,问起缘由,竟是双方因为孩子读书问题意见不合,妻子离家出走。
情况紧急,王微随即出警搜寻,一整天才最终在一个放牧点的山顶找到。回家后,王微又扮演起了“知心大姐”的角色,安抚双方情绪,疏通心结,最终夫妻俩和好如初。
调解多了,王微摸索出了情、理、法“三字调解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律为准绳,“只有站在双方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公平公正,老百姓才信服你”。
“在我们乡里,就没有他调解不了的纠纷。”加玉乡乡长向玲玲在王微调往玉麦边境派出所工作时这样说道。
后来,王微把加玉乡的调解经验带到了玉麦乡,结合辖区网格化管理,创新推出了“三长”服务模式,建立提包警务机制、预警调处机制、网格服务机制,形成了“排查在先、教育在先、调解在先”的社会面综合治理模式。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王微一直坚守的工作信条,来到玉麦边境派出所至今,他共排查化解各类隐患纠纷17起,开展救援27起,玉麦乡连续11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警民双向熟悉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边陲的寒风,一味地吹,吹走了石头,吹飞了冰雪,吹皱了青春,却无法吹走戍边民警的脚步。
守护好祖国的一草一木,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是戍边民警重要的职责使命之一。
玉麦乡爱国戍边的故事感染、激励着王微,他说:“走进玉麦乡,才能深刻感受到家国的含义。”来到玉麦边境派出所后,他联合军地搭建“联育联学”平台,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潜移默化之中教育引导群众守护好国土,建设好家乡,凝聚起戍边卫国磅礴力量。
每个月,王微都会带领民警定期联合驻地解放军和党员干部开展“重走桑杰曲巴巡边路”边境踏查活动,穿密林、涉冰河、攀陡崖、过悬梯,在沿途树干上绑上五星红旗,在岩石上用红油漆刷写上“中国”“CHINA”字样。
经年累月的攀爬巡逻,让沿途锋利凸起的岩石变得光滑发亮。一趟巡逻走上五六个小时,大家脚底都布满了水泡。王微说:“过去玉麦的戍边条件那么艰苦,卓嘎、央宗和桑杰曲巴老人都未曾退缩,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更要坚决守好这里的一草一木。”
在王微带领下,派出所打造出“一个居所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名卫士”的管边治边新格局,用生命与青春守护着这条与国土安全息息相关的路。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比钻石还要珍贵,那便是一颗甘于奉献的赤诚之心。王微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人生道路,虽然是冷月边关为伴,却是步步精彩、青春无悔。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邻长制”助推基层治理精细化
下一篇: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驴友”探险被困,救援费要不要付下?专家:有偿救援制度配套必要的行政处罚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见习记者 丁一 近日,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爬野长城被困,救援人员深夜寻找助其脱困。此事发生后,不少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二十四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本报记者 刘欣 江河哺育生命、支撑发展、承载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