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
□ 本报记者 赵婕
延安是革命圣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传承延安精神,积极构建“人民信访+人民调解”新模式,汇聚信访、司法行政等各方力量,将“法理情”融入信访矛盾化解工作中,使大量的信访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延安市信访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延安市访调委)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先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10余件,为当事人兑现调解款项3400余万元。今年10月,延安市访调委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今年年初,一名88岁的老人乘坐公交车时不慎跌伤4根肋骨,要求公交公司赔偿各种损失上百万元,并到当地信访局上访,后经延安市访调委调解员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政策宣讲,最终说服老人同意以3万元赔偿金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满意和感谢。
“热心、细心、耐心、公心”是延安市访调委“四心调解”工作法,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到化解信访矛盾的全过程,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2021年,市信访局立案大厅移送一起144户业主与新区投资开发公司购房纠纷,涉及人数多、标的额大、情况复杂,延安市访调委受理后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数次组织双方座谈和交换意见,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由投资开发公司给144户业主返还购房面积差额500多万元,将一起重大群体性信访案件及时予以化解,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日常工作中,延安市访调委着力在“准、位、责、民”四字上下功夫。即调解员必须吃透案情,准确分析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和焦点问题,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突破口,努力做到一击即中;调解员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态度、放下架子,努力做到在其位、尽其事;调解员在化解每一起信访矛盾中都尽心尽力,敢于担责、勇于负责,严防自己的工作失误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者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调解员把识民意、体民情、解民忧作为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五年多来,延安市访调委调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8%,赢得了当事人的好评。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上一篇:让企业办业务“零跑腿”成为常态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多部门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 精准介入压实“甩手”家长监护责任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2年11月10日,17岁的小强(化名)在学校计算机教室内盗走他人价值5800余元的手机一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