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发布——
逐步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恐怖主义法治道路
光明日报记者 李睿宸
1月23日,《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向世界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如何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恐怖主义法治道路。
修改完善刑事法律、开展反恐专门立法、完善其他相关法律、健全有关行政法规、新增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定部门与地方政府规章……白皮书指出,历经40余年探索与实践,中国以宪法为根本,逐步形成以反恐怖主义法为主体,刑事法律为骨干,国家安全法等为保障,其他法律为补充,涵盖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等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
“恐怖主义不仅直接威胁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等多项重要人权,而且会因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发展环境而动摇人权赖以实现的社会基础。无安全即无人权。”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若瀚表示。
白皮书“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一章中提到,中国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的基本原则,将依法惩治恐怖活动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有机结合,在依法办理恐怖活动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既注重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又注重保障受害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以及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对此,郑若瀚表示,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要坚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展调查、应对处置、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还要在行政、司法各环节保障公民享有的法定权利,如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辩护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等。
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强化反恐怖主义措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白皮书表明,中国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一方面坚决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视性做法;另一方面有效遏制恐怖主义传播蔓延,最大限度保障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维护社会稳定。
“这部白皮书将复杂专业的法律术语转化为较为通俗平实的日常语言,讲清、讲透中国反恐的法律规范及其背后的法理、情理。”郑若瀚认为,白皮书讲明了多个道理,比如,中国的反恐工作是有法律依据的、相关法律概念和标准是明确的、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可预期的、权力行使是受约束的、各项程序运行是规范的、反恐中人权是受保障的、中国反恐的社会效果和国际贡献是显著的。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25日 04版)
[ 责编:徐皓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写在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之际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
中新网6月6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反垄断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