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傲多
本报通讯员 古笑言
因同楼层有业主在门口安装可视门铃,邻居间多次爆发矛盾冲突,其中一方忍无可忍诉至法院。近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隐私权纠纷案。法官释法后,作为被告的业主主动履行判决义务,更改了可视门铃的监控位置。
白某与何某是洪雅县某小区同楼层业主,该楼屋为T字形,有四户住户。白某住横向右端的01号,何某住竖端03号,该楼层的两部电梯在T字横向的中间。
何某在自家门口安装了智能监控可视门铃。产品说明书显示,该可视门铃具有摄像存储、访客身份识别、门前逗留徘徊报警、超广视角、超清夜视等功能,可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操控。
白某认为该摄像头能够监控其本人及亲人出入,侵犯其隐私,影响其生活,要求何某拆除摄像头。何某认为其有权在自家门口安装摄像头,不愿拆除。
双方发生矛盾,经小区所在社区及派出所协调未果,白某诉至洪雅县法院,要求何某停止侵害、清除已采集信息、移除家门口正对电梯口的摄像装置、道歉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立案后,承办法官到该小区进行了实地勘验。案涉可视门铃正对着两部电梯,进出电梯的区域及该楼层的竖向过道全部区域及横向过道中间段在监控范围内。
从现勘情况看,该监控能拍摄到白某日常进出信息,包括出行人员及其出行规律、访客情况等。
庭审中,原告白某表示该监控侵犯其隐私,造成其“精神恍惚、心生不安”,已影响到其正常生活。被告何某辩称,家中有小孩,安装可视门铃初衷是保护家人财产安全,且安装在自家门口,可视范围是楼道间公共区域,并无窥探他人隐私的故意,其内容储存期仅两天。
经审理,法院认为,案涉可视门铃监控范围可以覆盖白某进出电梯及门前的走道区域。该区域主要由本层人员日常进出使用,可以拍摄到的对象更为特定,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区域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案涉可视门铃能拍摄到白某日常进出信息,包括出行人员及其出行规律、访客情况等,该信息与白某私人习惯及其人身、财产安全有所关联,属个人隐私范畴,应受法律保护。
何某安装可视门铃的初衷虽系出于保护自身安全,并无意窥探他人隐私,但其安装可视门铃时未征得同层住户同意且该监控门铃具有的录像和存储视频的功能已对白某的隐私及其个人信息保护构成现实妨碍。
法院当庭宣判,支持白某主张拆除正对电梯口摄像装置的诉讼请求。
判决一周后,经过法官现场释法明理,何某当场支付了白某因维权产生的经济损失,并且表示已改变可视门铃位置,现在监控只对自己家门口。白某对此表示同意。
“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已成为群众最关心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4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也对公民安装人工智能摄像头进行了规范。”案件承办法官介绍,该案系因公民安装使用人工智能摄像头而导致的纠纷,涉及安装使用人工智能摄像头所保护的财产权益和隐私、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冲突,衡量两者所保护的权益序位,更应强调对隐私、个人信息的优先保护,以彰显法律“以人为本”的精神。
[ 责编:孙满桃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员工遭遇线上加班怎么办 北京三中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障劳动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态的多样化和用工方式的革新,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受侵犯的现象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特点。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