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院年度案例》(2024年度)
基本案情
2020年4月22日,何某某通过其在某银行支行的账户购买理财产品10万元,并于2020年7月14日赎回,赎回金额为97 574.8元;该产品的风险等级为平衡型。2020年4月30日,何某某分两笔购买另一理财产品共计23.1万元,并于2020年11月13日赎回,赎回金额为229 914.3元;该产品的风险等级为稳健型。2020年5月11日和2020年5月13日,何某某分两笔购买第三种理财产品共计60万元,并于2020年8月13日赎回,赎回金额为585 240.86元;该产品的风险等级为稳健型。
何某某确认其在本案中主张的损失,即为上述三个理财产品赎回时的亏损,其按整数主张18 297元。另查,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期间,何某某通过上述账户先后二十次购买各类理财产品,该部分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均为平衡型或稳健型。
何某某要求某银行支行赔偿其前述三个理财产品亏损损失,认为某银行支行未尽适当性义务,没有对其进行风险提示。同时,何某某确认其本案中主张的三个理财产品均系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某银行支行称手机银行客户端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风险评测、风险提示等基金相关文件是必须阅读的必经步骤,只有经过这些步骤才能申购成功。何某某称其购买过程中没有仔细阅读相关内容。
另外,何某某确认其购买的前述三个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均未超出其风险评测结果显示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
争议焦点
客户自行在手机客户端进行了风险评估,并购买了相应等级的理财产品,能否认定银行已尽到适当性义务。
裁判要旨
本案中,何某某确认其涉案理财产品系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而手机客户端购买过程中,风险评测、风险告知等文件均为必经步骤;在此情况下,何某某称某银行支行在其购买过程中未进行风险评测、未告知风险等主张,明显与事实相悖,故对其该部分主张不予采信。
同时,何某某确认,其购买的涉案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均未超出其风险评测结果显示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在此情况下,即使某银行支行主动向何某某推荐该理财产品,也不存在违反适当性义务的问题。
综合以上情况,何某某称某银行支行违反适当性义务、没有向其告知风险的主张,与事实不符;其据此主张某银行支行赔偿其理财亏损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另需说明的是,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理财产品与存款有本质区别,理财产品不具有保本和刚性兑付属性,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其盈亏都由投资人自行承担。何某某要求某银行支行承诺赔偿其尚在封闭期内的理财产品亏损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关于何某某称某银行支行存在不当推荐、规避双录等问题的主张,本案涉案理财产品最终系何某某通过手机客户端自行购买,不存在双录的问题。即使某银行支行的工作人员在与何某某沟通过程中存在用语瑕疵,但该瑕疵与何某某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理财产品后的亏损,不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综上,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何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同意一审法院裁判意见,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后语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商业银行只能向投资者销售风险等级等于或低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理财产品,并在销售文件中明确提示产品适合销售的投资者范围,在销售系统中设置销售限制措施。
履行适当性义务并非一面倒地倾向于保护金融消费者,而是一种法益的平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适当性义务一方面督促其在产品的推介过程中,务必做到将合适的产品推介给合适的人,保护金融消费者对银行的信赖利益。而对金融消费者来说,适当性义务同样也要求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若金融机构已充分告知消费者产品或服务之风险,或消费者拥有投资经验,那么消费者同样需要为其选择负责。
明确适当性义务的边界,需要区分购买行为是客户指令还是银行推介所致。在不存在主动推介时,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选择多依靠自己的认知与分析,银行并未借助自身专业能力对投资者的决定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小,也没有利用与客户之间形成的信赖关系,引导客户作出投资选择,银行在做到风险警示义务后,可以免责。
当银行存在主动推介行为时,银行的适当性义务要求更高,需证明其建立了产品或服务风险评估体系及管理制度,对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认知、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测试,向金融消费者告知了收益和风险的主要因素,如不存在劝说客户改变其投资目的,做出与原投资目的不符合的投资建议,或隐瞒投资建议、产品推荐与客户投资意愿不符(如产品的风险与客户风险偏好不符)的事实,可以认定银行尽到了适当性义务。
本案中,何某某通过手机客户端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否则无法进行购买。何某某自行在手机客户端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购买了相应等级的理财产品,因此,何某某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应当是明知的,何某某亦确认,其购买的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均未超出其风险评测结果显示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故银行在投资意愿适当性匹配的过程中,不存在违背其投资意愿的不当推荐行为,应认定已尽到了适当性义务。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某等59人非法捕捞、收购长江鳗鱼苗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
当收购者明知其所收购的鱼苗系非法捕捞所得,仍与非法捕捞者建立固定买卖关系,形成完整利益链条,共同损害生态资源的,收购者应与捕捞者对共同实施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生态资源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依法裁定先予执行,实现欠薪纠纷“提前救济”——某运输公司与某混凝土公司运输合同纠纷案
某运输公司与某混凝土公司订立《砼运输合作方案》,约定由某运输公司组织车辆为某混凝土公司提供预拌混凝土运输服务。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运费支付等发生争议。某信息公司、冯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依法惩治恶意欠薪单位犯罪
被告人冯某系被告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信息公司)实际经营人,全面负责该公司日常经营。经营期间,某信息公司累计拖欠赵某等4名员工劳动报酬42万余元,冯某于2023年6月停用原手机号码并逃匿。经上述员工投诉,常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局于2023年9月7日在某信息公司经营场所张贴《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并向冯某户籍地址邮寄,责令该公司限期足额支付所欠劳动报酬。准确判断公司僵局 依法判决解散公司——德国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与北京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公司解散纠纷案
北京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艾某公司)是中外合资有限责任公司,德国艾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国艾某公司)持有北京艾某公司90%股权,北京惠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惠某公司)持股10%。侯某某、邱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以虚假和解方式放弃到期债权逃避执行
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期间,被告侯某某以公司周转困难为由,多次向原告程某借款。债务期限届满后,被告侯某某未依约按时还款,原告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侯某某偿还借款,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定,判令被告侯某某应向原告程某偿还借款本金310万余元并支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