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郭某某系某劳务公司派遣至某电子公司工作的职工,考勤表记载郭某某2017年10月11日夜班上班时间为19时49分。郭某某于21点左右接电话后即擅自离开单位。途中,郭某某通过电话向班组负责人请假但未获批准。当日23时25分许,郭某某发生交通事故死亡。
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证明载明,事故地点位于电子公司与郭某某租住地的中间点附近,原因系其违反禁令标志在封闭的城市快速路由东向西穿越机动车道,其对死亡后果承担次要责任。
郭某某的父亲郭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人社局认为郭某某的死亡情形不符合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决定不予认定工伤。郭某不服,向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不予认定工伤决定。
梁溪区法院判决驳回郭某的诉讼请求。郭某不服,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明确了“上下班途中”的情形,尤其强调了“合理时间”“合理路线”。郭某某系先离岗后请假,但用人单位未批准。郭某某提前8个小时下班,明显不属于下班的“合理时间”。且郭某某从单位到家正常步行约一个半小时,但其步行近两个半小时行程仅过半,且严重偏离下班合理路线,明显不符合“合理路线”要求。据此,无锡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庭后表示,工伤保险虽然能够保障伤亡职工的医疗救治权与经济补偿权,但不可能涵盖涉及职工的所有事故伤害。本案裁判进一步厘清了“上下班途中”的具体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将工伤认定的情形从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延伸到上下班途中,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但“上下班途中”情形的认定不能无边界,需要从“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进行适当规范。本案中,职工明显不在上下班的“合理时间”,且明显偏离“合理路线”,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伤亡,人社部门不予认定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高级合伙人 王博律师
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医疗纠纷,房产纠纷,公司风控,企业顾问等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市江汉区司法局副局长、民革江汉区工委副主委等。现任华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香港律师会登记备案律师、香港张嘉伟律师事务所中国法首席顾问,多地仲裁员。兼任:武汉大学研究员、研究生校外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校外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法学院研究生校外导师,深圳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佛山市知识产权侵权检验鉴定专家库专家,秦皇岛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 擅长:知识产权、婚姻继承、合同纠纷、公司事务等民商事业务争端解决及刑事辩护,尤其擅长各类刑民交叉等疑难复杂案件的诉讼业务,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方案具有丰富经验。依法规范种植行为 妥当确定民事责任 既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法经营
依法规范种植行为妥当确定民事责任既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法经营 ——(2022)最高法知民终211号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对一起侵害植物新品...一审答辩期间未提管辖异议的当事人对驳回管辖异议的裁定不享有上诉权
一审答辩期间未提管辖异议的当事人 对驳回管辖异议的裁定 不享有上诉权 ——(2022)最高法知民辖终272号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对上诉人小米通讯技术有...